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视野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改革开放30年:物质生活进入品牌时代

http://www.CRNTT.com   2008-12-06 09:58:57  


1985年12月7,顾客在选购“万宝牌”电冰箱。负责销售的万宝电器北京联营公司,于1985年9月开业。该公司积极做好售前、售后的服务工作。他们销售的电冰箱做到开箱让顾客检查和试机,使顾客放心。
  中评社北京12月6日讯/京华时报刊文回顾品牌在中国近30年的发展历程。全文如下: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谁会在乎品牌呢? 

  戴上欧米茄手表,于泽辉用了15年;买来LV手袋,晓雪用了1年;类似的念头,王海山还没有过。 

  他们是三个普通的中国人,和许多国人一样,有人经营品牌、有人使用品牌。30年来,品牌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山城”牌手表

  “山城”手表是父亲送给于泽辉的一份礼物,也是他接触的第一个名牌。那是1984年8月,出身于河南新野的他刚刚考上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下的西南政法大学。 

  “考上大学是件很重要的事。我家境一般,但父亲坚持要送我一个礼物。(他)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大约70多元,给我买了这块‘山城’手表。”于泽辉说。 

  1984年,戴上手表,无论什么牌子,都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情。社会上,一个“三转一响”的顺口溜正在流传:三转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则是收音机。 

  “ 山城”手表,产于歌乐山下的重庆手表厂。多年以后,重庆钟表公司原副总经理黄仁礼曾回忆了当时的盛况——“最风光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初。手表、手表!省委办公厅专门来电要手表,主供省直机关和各厅局,我带了4万只手表去成都。男人弄到一块表,能在女孩面前挣足面子。市里头头脑脑的子女,都往厂里拱,进厂比进银行还俏!” 

  1984年前后,不只是手表,几乎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有过这样的一段黄金时期,因为一个物质紧缺的时代刚刚远去,一些普通人开始发现,手中的工资,除了吃喝之外,还可以买到别的快乐。 

  1984年,在北京,北京鞋帽厂司机王瀛的次子王海山结婚。王瀛也给儿子买了一块“山城”手表。 

  王瀛是北京人,与周边的普通工人不同,他此刻已偷偷积累了一笔不小的存款。1980年,工作之余,王瀛在崇文区榄杆市开了一个专门贩卖水果的小店,幷申领下了崇文区仅有的四家批发果品执照之一。4年间,手持政府物资部门发给的购货本,王瀛在永外沙子口的果品批发公司内,批发到了一箱箱水果而后转卖。 

  这是一个被迫的选择。“社会舆论当时不好听。但我家有三子二女,顾不了那么多,赚钱让孩子有饭吃,是我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王瀛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