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深度:孙扬谈香港历史与未来

http://www.CRNTT.com   2022-06-18 00:02:40  


孙扬
 

  中评社:从2014年非法“占中”到2019年“修例风波”,这一系列社会动乱中“港独史观”冒起、“恨国史观”流传。您认为,这暴露了香港历史教育的哪些疏漏与缺失?

  孙扬:香港历史教育最大的疏漏和缺失,就是香港社会不重视历史。香港是一个以商业价值为主导的“现在进行时”社会,人们不认为过去的东西有什么现实价值,除非可以“增值”的“活化古迹”。事实上,历史最大的价值之一就是形成国家观念和国民身份认同,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向何处去。香港回归后,特区政府因应形势开展教育改革,不过,新课程体系实际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科在初中独立必修科的地位。有学者统计,2012-2013学年,有23.4%的初中不再开设独立的中史科。在此情况下,高中选修中史科的学生日益减少,在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选考中史科的人数从过去的两三万人骤降至2014年的7000余人。相关部门以“中史科学习沉闷”为改革初衷,却拆解了完整的中国历史教学体系,使作为国民教育基础的国史教育边缘化,引发后续一连串问题。为此,何汉权等香港教育工作者奋力呼吁特区政府正视这一危机。此外,回归前香港史开始纳入中学课程纲要,但是,理应属于中史科范畴的香港史却被安排在以世界史为主的历史科中,这种做法受到广泛质疑。国民教育缺失背景下,片面强调本地特殊性、刻意培养本地归属感的历史教学也容易滋生“本土优先”的不健康心态。面对历史教育的疏漏,近几年特区政府已经在补偏救弊,例如确保中史科在初中独立必修科的地位,开设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等等。

  中评社:香港在历史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这些痼疾是如何一步步积累形成的?您认为,其根源何在?

  孙扬:我们要知道,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滞后于社会存在,英国殖民统治虽已终结,但统治者建构的文化霸权并未消失,这就是香港历史教育领域痼疾的根源。英国统治时期,文化霸权的表现即是殖民主义结合文化保守主义成为香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宰,这种情况时至今日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简单来说,香港社会保留“传统”的背后,有着当时英国统治者的精心算计。1925年底“中国通”金文泰(Cecil Clementi)出任香港总督,在他推动下,香港大学成立中文系,聘请赖际熙等前清翰林担任教师,官立中文学校亦纷纷开设。不过,金文泰倡导中华传统文化,实质是通过文史教育灌输封建卫道思想,主要目的是阻碍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在香港传播,消除省港大罢工影响。冷战时代,在美英等国情报组织以及台湾当局资金支持下,“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各类机构纷纷成立,展开针对新中国的“文化冷战”。相关人士刻意营造一种“士大夫花果飘零”的氛围,标榜中华传统文化海外传承的立场,妖魔化新中国。

  殖民文化霸权形成一种社会氛围,一些人站在自视“高等文明”的西方立场,赏玩、缅怀古代中国,轻蔑、鄙夷近代中国,恐惧、仇视现代中国。你要质疑他们数典忘祖,他会标榜“中华文明本港传承”,鄙视“大陆没有文化”,宣称“我们用正体字,你们用‘残体字’”。有香港朋友告诉我,《一九八四》《动物庄园》等是不少课程的必读书目。阅读这些书籍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事实上这些书籍在内地也是公开发售的畅销书。但一些教师在导读过程中寄寓私心,牵强附会地和中国内地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因而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