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中评大咖讲书:洪雯谈两个香港鸿沟

http://www.CRNTT.com   2021-09-16 00:05:53  


 

  2.5产业有一个共同特征,大多是知识、技术或工艺密集型的产业,进入门槛不低,增值水平相对高,对土地劳动力原材料需求不大,而且涉及大量的服务,包括研发、设计、检测、认证、包装、标签、维修、物流、贸易等,带来的乘数效应非常大,也可配合亚太地区的消费需求。这一类产业的供应链相对复杂,香港的制度优势正好可以发挥出来。我认为,2.5产业的发展能让香港从单纯的流通性服务业,向技术和工艺性的生产和服务去拓展,大大增加产业的多元性和实体性。

  第三点,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来,香港对创新科技开始再次重视。很多人批评香港创科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是研发不足,但我认为科技创新来源于研发,却也远远超越研发。今天科技研发的成果已经具备全球流动的特征,有时候研发成果在哪里诞生并不重要,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过程才能为经济、为社会带来乘数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成为年轻人向上流动的渠道,让更多人受益。如果永远只是在香港研发,然后去其他地方产业化,建立不起一个生态系统,香港就永远没有科技产业。如果要做产业,一定要摆脱只做研发不做后续工序的思维。

  我从前在中策组工作时,跟踪“港深创新圈”的发展,我们一直推广的是“香港研发、深圳产业化”。这种模式的典型案例就是大疆无人机,这项研究在香港“种植”、“开花”之后,到深圳“结果”,大疆留在香港的办公室只扮演金融功能。如果这种模式持续下去,香港永远只有“一号香港”受益,不能让社会大众受益。所以,我认为,未来“港深创新圈”要加入“深圳研发、香港产业化”的模式。

  第四点是推动贸易物流业的转型升级。香港中层就业面对非常大的挑战,其中就有贸易物流业竞争力下跌的因素。此外,跨境电商给传统贸易物流带来颠覆性风险,香港必须积极地推动行业转型和升级。此外,贸易物流业应该与2.5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贸易和物流成为2.5产业供应链上的核心一环,从而带动其转型升级。

  第五点,调整政府的角色,制定产业发展蓝图。以往香港的辉煌,我认为是必然,也是偶然。为什么是偶然?中国陷入了一个内部混乱时期时,香港成为了国家对外的唯一窗口。但这样的机遇不会再有了,这个偶然因素消失了,香港单靠以往的自由经济、积极不干预模式无法让二号香港走出困局。今时今日,香港政府必须承担起角色,带动经济朝着我们想走的方向发展。事实已经证明,这些有潜质发展的2.5产业,没有政府的支持,单靠市场无法发展。所以,政府可以做的第一步就是制定产业发展蓝图,打破自由市场禁忌,充分利用“一号香港”优势,。在2020年《财政预算案》里,陈茂波提出动用香港的“未来基金”,设立“香港增长组合”,这可算是一个突破口,所谓的“港版淡马锡”。不过,特区政府需要更进一步,带领社会去制定一套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引导社会资源,推动两个香港弥合。
 
  第六点,香港不应将纽约、伦敦视为发展参照物。“纽伦港”的称号深入人心,很多人觉得香港要做纽约、伦敦,学习纽伦的发展模式,但忽略了香港是一个单独关税区、独立经济体,与纽约、伦敦有本质的区别。纽伦是在岸的金融中心,有天然腹地进行产业和就业分工,而香港是内地的离岸金融中心,与内地之间的边界在有限的将来都是存在的,因此无法与内地进行全面的产业、就业分工,而且越是基层的人口越固化在香港。所以,要让各个阶层都得到发展,必须要兼顾高中低产业,不应该把纽约、伦敦视为参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