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对两岸城市交流的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9-03-30 00:06:11  


 
  三、两岸城市交流存在种种误区

  两岸城市交流由来已久,但目前岛内的大气候是民进党当局第一次完全执政,行政及“立法”大权都在民进党手里。面对这样的大气候,城市交流的小气候必然会受到高压限制与影响,随之在两岸产生了种种不容忽视的误区。

  误区之一:不谈政治,只拼经济。

  这方面的论调在“九合一”选举中极力呼喊,层出不穷,如“政治零分,经济100分”等。若仅以此作为竞选口号,用于撇清台湾复杂的政商关系以及政党关系,来争取选民的认同,从而获取更多选票,当然可以理解。但若归宿到两岸城市交流这个层面,只要交流的红利,不对两岸关系及两岸城市交流的性质有正确认知,政经两者截然分离,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所谓的交流合作,那就会产生严重后果。一是任何经济合作都必须有政治互信支撑。不讲双方互信的基础、合作的基准,“只经不政”,造成不谈“九二共识”,照样可进行交流合作的假象,从而干扰、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二是政经严重背离,为交流而交流,无助于“反独促统”,无形中助长了“台独”气焰。大陆方面历来的立场是,在对两岸关系性质、两岸城市交流性质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欢迎台湾更多县市参与两岸城市交流合作。而台湾陆委会主委陈明通却反其道而鼓吹:“乐见各县市拼经济,但是拼经济,少谈一点政治”、“两岸城市交流不要有政治前提”。这里的“少谈一点政治”、“不要有政治前提”,其实质就是否定把“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城市交流的前提,这显然会阻挡、破坏双方的交流。城市交流绝不可能是为交流而交流,更不是大陆方面“委曲求全”,配合民进党当局企求的另类的“只经济不政治”的被掏空的交流。

  误区之二:所谓的双方交流,就是大陆单方面向台湾让利。

  放眼全球,任何国家与地区开展域外交流,不可能单方面放弃自身利益进行。任何单纯送礼式的交流,由于违背交流的利益规律而无法可持续进行。当然这方面也有例外,比如说台湾遇到大的自然灾害,例如大地震,大的水灾、旱灾、台风或流行性疾病等,作为大陆理所当然会第一时间伸出无私援手,应急援助。两岸城市交流,要以两岸的共同利益为导向,不宜以某方利益为优先。更要以两岸社会整体利益为依据,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让更多民众受益受惠。

  误区之三:2020台湾“大选”即将来临,在这敏感时期开展双方的城市交流,其结果是变相为蔡英文加分。

  两岸有识之士担心,在民进党主政下,两岸城市交流若能带动岛内经济发展,蔡当局收获经济红利,为自身政治服务,这等同于给“大选”送上大礼;交流若起色不大或几无起色,台湾当局一定会藉此指责大陆虚情假意,敷衍了事,承认“九二共识”也没有用,纯属政治秀。

  对于这种担忧,从大格局出发没有必要。第一、大陆各地政府与北京立场保持高度一致,仅会在一定授权范围内进行交流,会掌握好交流的尺度与规模。第二、两岸城市交流历来是蓝营强项与优势,不会轻易拱手让民进党收割成果。第三、大陆各方在两岸城市交流中,不会过于简单化理想化处置,拿捏分寸向来谨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