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智库:两岸三地融合发展与港台青年未来?

http://www.CRNTT.com   2018-02-16 00:18:34  


 
  在和平发展初期,多通过交流发展的手段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这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求同存异”,即两岸之间尽可能谋求相同、保留差异,在求同的基础上来谋求发展。虽然通过交流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局限性也愈加明显,交流发展让两岸的差异更加突出、明显,甚至某种程度上使得两岸民众心理距离更加遥远;同时,在交流发展中形成的利益是各自的利益,而很难增强两岸共同的利益连结。也因为这样,随着两岸交流逐渐进入深水区,单纯的经济交流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两岸交流的新需求,需要在交流发展的思维上进行创新。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在和平发展初期,多通过交流发展的手段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这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求同存异”,即两岸之间尽可能谋求相同、保留差异,在求同的基础上来谋求发展。虽然通过交流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局限性也愈加明显,交流发展让两岸的差异更加突出、明显,甚至某种程度上使得两岸民众心理距离更加遥远;同时,在交流发展中形成的利益是各自的利益,而很难增强两岸共同的利益连结。也因为这样,随着两岸交流逐渐进入深水区,单纯的经济交流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两岸交流的新需求,需要在交流发展的思维上进行创新。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就是针对交流发展的一大突破,标志着和平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

  首先,“经济社会”是将范围由过去的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各领域,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内涵更加丰富、影响更加深远,让两岸交流能触及到两岸社会的方方面面,民众对于两岸交流的成果更加有感。其次,“融合”的概念更加清晰、明确,表明两岸和平发展的目的就是要逐渐减少差异、消弭分歧,通过拉近心灵距离、实现心灵契合,最终实现两岸命运共同体,这也消除了外界对于两岸交流只追求利益却没有增进彼此共同认知的质疑。第三,“发展”则是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问题,没有急于追求达到完全融合的结果,而是将融合作为一个客观过程来看待,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达到融合效果。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脉络清晰、论述完整、与时俱进,为新时期两岸交流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同样,在对港政策中也应该蕴含融合发展的思维。香港回归二十年以来,“一国两制”方针得到有效贯彻,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进步,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连续20多年被评为世界最自由经济体,“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已成功落实。但也需要看到,香港在“一国两制”实践中仍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香港发生“占中”事件和一系列政治纷争,“港独”思潮逐渐兴起,立法会成为各政治力量角力场,整个香港已经陷入“泛政治化”泥潭,对香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归根到底,就在于香港回归二十年来不仅未能与内地的经济社会顺利融合,两地差异反而更加扩大、加深。对香港的大多数普通选民来说,与内地的连结基本上属于感性认同,不仅缺乏牢固的利益联结,身份认同或“国民认同”更加处于缺位状态①。且第二代、第三代香港人对内地的淡漠感、疏离感更日渐增强,再加上媒体、教育、司法等领域都以非建制力量占优势,让两地融合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任由这样发展下去,“一国两制”的实践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习近平主席在今年“七一”视察香港期间,特别强调要“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行稳致远?其中所蕴涵的顶层设计就是推动内地与香港融合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融合,通过融合发展产生共同利益连结、形成命运共同体,进而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准确实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