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施沛琳:鼓励两岸少数民族青少年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17-10-31 00:12:18  


台湾《联合报》原记者、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教授施沛琳(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香港10月31日电(记者 秦正阳整理报道)“新形势下的两岸青年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术研讨会日前在福州举行。台湾《联合报》原记者、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教授施沛琳发言表示,随着台湾社会运动兴起,与少数民族权益相关议题开始受到重视,族人本身也开始回头省思自己的传统文化。在这种背景下,蔡当局行政部门对于少数民族的态度并不是真诚地希望解决问题,而仅仅是将他们作为急欲拉拢的对象,象征性地采取若干措施,有“摸头”与“作秀”之嫌。

  施沛琳介绍说,至2017年8月,台湾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55万7355人,占台湾人口总数的2.36%。在不同的时期,执政者对台湾少数民族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政策。除了执政者陆续推出许多与少数民族有关政策,并在教育方面进行少数民族人才培育之外,其族人本身也开始回头省思自己的传统文化。愈来愈多居住都市的少数民族回流原乡,更多的年轻人也选择留在部落,并进行自身民族相关的文化抢救、保存与传承,以及为自己的族名正名。

  施沛琳表示,少数民族社会运动在上世纪末随着台湾政治开放而逐渐展开。如1984年“原权会”成立后,少数民族运动开始蓬勃发展,历经三次“还我土地”运动。直至1995年前后,不论当局或民间,对于少数民族相对成为弱势族群的情况,有了愈来愈多关注与思考,并展开实际的族群文化维护与争取行动。

  她说,2016年8月1日“原住民族日”,蔡英文在“总统府”迎接了16族“原住民”代表,并代表政府进行了公开的道歉。但她徒有口头道歉,并无实际行动。施沛琳总结了少数民族人士对蔡政府的不满,并归纳道,“蔡当局行政部门对于少数民族的态度,其实仅仅是象征性的若干措施,不免被认为有‘摸头’与‘作秀’之嫌。”蔡当局“原住民族转型正义”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施沛琳强调,要进一步研究少数民政策的基本方向。对于台湾少数民族来说,他们所期待的是受到尊重,然而所带来的回响却容易出现极端的情况。因此,以平常心对之,是少数民族政策的基本态度。此外,还要进一步推动两岸少数民族青少年交流与合作,如鼓励在部落的少数民族青少年与大陆的少数民族互相联谊与交流等。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