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保持中高速增长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

http://www.CRNTT.com   2015-11-06 07:20:54  


尽管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是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十三五期间实现6.5%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中评社北京11月6日电/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落实十三五规划需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重中之重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人民论坛发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何自力教授文章分析,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什么样的速度合适呢?实现6.5%以上的增速应该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目标。

  其一、6.5%以上的增速是一个比较适中的速度。从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在起飞阶段经济增速达到10%左右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是由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所形成的巨大潜力决定的,也是由人们急于摆脱贫困和物质匮乏的主观愿望推动的。同时,这种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主要是靠要素投入和规模经济支撑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方式开始由同质性排浪式消费向异质性个性化消费转型,靠要素投入和规模经济支撑的增长模式就要向集约化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变,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下行自然会发生。6.5%以上的指标,在经济增长速度的诸挡位中属于中高档位,是经济增速减缓而非急速下跌的具体表现,保持6.5%以上的增速,可以确保中国经济稳定高效地运行。

  其二、6.5%以上的增速是一个有助于化解各种经济和社会矛盾的速度。确保6.5%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对于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处于世界中等水平,民生改善依然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未来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完成的任务很多,其中未来5年要使现有贫困标准下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每年需要提供1千多万个就业岗位,没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做保证,是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因此,实现6.5%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不断改善民生,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三、6.5%以上也是一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速度。中国是工业化的后来者,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200多年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世界制造业领域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优势,完全可以凭借这一巨大优势为实现6.5%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提供强大动力。

  中国具有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动力潜力

  文章表示,自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下行态势,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从外部看,西方发达经济体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是重要原因。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西方国家经济刺激政策效果不明显,再工业化措施也没有产生预期效果,尽管美国与几个亚太国家搞了个TPP,但是能否真正拉动世界经济也很不确定,西方发达经济体再度走上繁荣是比较困难的。在大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国内的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首先空气质量差、水土资源污染、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已经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加强污染治理,化解过剩产能,势必要关停并转一部分企业,这一定程度上势必影响经济增速。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营销方式落后,商业模式陈旧,也使一部分企业陷入困难境地,制约了经济增速的提高。

  尽管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是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十三五期间实现6.5%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理由是:其一,工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并举,协调发展,有助于提升增长动力。工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相结合,将大大提高工业的智能化水平,形成强大的增长动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将大大提高区域集聚度、产业聚集度,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推动以城带乡、以工带农的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投资机会和消费需求,使中国经济获得新的持续发展动力;其二,中国广袤的国土有待深度治理,其中包括江河湖泊的污染治理、土壤质量改进和生态恢复、森林和草原的养护和开发以及沙漠化治理等,这些都蕴含着巨大商机,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其三,广大农村和偏远山区防震等级低下的危房、旧房改造;城镇棚户区改造等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亮点,构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其四,大中小城市地下排水、输电、送气等管网设施改造和完善已成当务之急,并构成增长动力;其五,中国人口众多,随着收入的增加,对卫生、教育、保健、体育、养老、旅游等的要求会越来越大,形成巨大的消费潜力,对经济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其六、计算机产品和制造程序的改善创新优势显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占居世界领先地位,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的普及水平超过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它们构成了实现中高速增长的无限潜力和动力;其七,高铁技术、核电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庞大的装备制造业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继续加强这些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的引擎作用。

  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文章提出,要实现中国经济6.5%以上的增长目标,须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使之保持协调和和谐,这是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条件。

  第一,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定型与继续深化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实现形式的基础上推动并实现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经济结构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经济中高速运行的重要制度条件。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那些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个别生产关系环节还要积极进行改革,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加完善,更好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经济奇迹得以发生的根本制度基础,它同样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走向更加繁荣的重要制度保证。

  第二,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经济力量。在十三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能够比较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助于各种经济形式合作和协同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在公有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的条件下,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助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彼此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融合,可以扩大资本规模和运营范围,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结成企业网络,将市场交换关系内部化,可以减少交易摩擦,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运营效率。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下由公有制经济带领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一条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又促进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路。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通过混合所有制实现共同发展不但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践中也是有着坚实基础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是中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基础,资金密集型产业为骨干,技术密集型产业为目标的产业发展格局,与西方只有技术密集型产业一枝独秀,其他产业萎缩凋零的畸形格局相比,中国的产业格局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竞争力。国有企业经济实力雄厚,运营规模庞大,组织体系严密,人力资源丰富,管理制度严格,适应重化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企业制度创新的要求,是最适合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统一、协同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在经济新常态下,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发挥国有经济对于提质增效、扩大就业、增强国家竞争力的火车头和助推器作用,积极稳妥地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合作和融合,使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借重,相互支持,就能切实保证十三五期间6.5%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第三,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制止经济下行和实现6.5%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上,政府要有所做为,要在更大程度和更大范围更好发挥作用。市场自发调节机制具有短期性、盲目性和时滞性的特点,市场调节在激励经济主体逐利的同时不断制造经济比例关系的失衡和波动,因此,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激发经济的活力,但是不能指望市场调节实现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目前,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单纯的市场调节对制止下行是无能为力的,让市场去解决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问题无异于饮鸩止渴。因此,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解决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问题。此外,随着中国经济更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特别是中国经济已经对世界经济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世界的问题就是中国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宏观调控就不能仅仅立足于国民经济,而必须从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两个方面统筹考虑。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和防风险是当下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从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统筹的角度着眼和着力,必须加强支撑宏观调控职能的机构和制度的建设,切实保证宏观调控机制能够统筹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实现内外市场有效对接。

  第四,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实质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是消费的基础,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不能满足消费,生产就失去了意义。就推动经济发展而言,生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永远是基础性的,具有决定意义。消费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为有购买力的需求的拉动作用,一般而言,生产规模有多大,市场需求就有多高,二者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交换和分配因素的影响,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会发生失衡,理顺交换和分配关系是化解生产与消费矛盾的关键。有一种观点认为投资或生产与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可以互换,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有人把经济增长方式分为投资主导和消费拉动两种模式,认为投资主导的模式优越于消费拉动的模式,投资主导模式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而消费拉动模式则可以节约资源,不破坏环境,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其实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既缺乏逻辑基础,也缺乏经验支持。制造业曾经是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支柱产业,是投资的主要目标产业,随着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的发生,现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已经严重萎缩,投资失去目标和动力,无法拉动经济增长,而消费在投资能力丧失后随之萎缩。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是工业化大生产的特殊规律,投资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是这一规律的具体体现,具有客观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通过发展制造业实现的。中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但这并没有改变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的地位,推动以创新为基础的制造业投资将进一步巩固经济增长的物质技术基础,轻视高新技术的投资,片面强调消费,将消费与投资割裂开来,会导致工业化进程停滞,实体经济萎缩,经济增长缓慢,民生改善失去物质保障。为了实现十三五确定的发展目标,确保6.5以上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必须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通过创业创新助推产业和技术变革,通过体制创新增强聚集各类创新资源的能力和内生创新活力,让更多有生命力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铸就中国制造业新辉煌,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