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为什么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信心

http://www.CRNTT.com   2015-05-11 07:04:46  


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不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没有矛盾和问题,而在于我们敢于正视问题,有能力和信心化解矛盾。
  中评社北京5月11日电/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近来国际社会不断有人唱衰中国经济,抛出了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经济停滞论,甚至说2016年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梦魇。

  中国证券报发表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文章表示,与以往唱空中国经济相同的是,当下的唱衰论调依然建立在对中国经济形势错误判断的基础上,其分析结果与中国国情完全不符。这也让我们有理由充满信心,再次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具体来讲,信心来自于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来自于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性。稳定性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标志,大起大落必然难以持续。现代市场经济与传统自由竞争经济相比,波动幅度虽然大大降低,但最高和最低的波幅仍然高达约10个百分点,并且除了极少数国家外都出现过严重的经济衰退和负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提供的数据,1980年至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2007年,达到5.4%,最低的年份是2009年,为-0.6%,波幅为6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美国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1984年的7.2%,最低的年份是2009的-3.1%;日本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年份为1988年的7.2%,最低的是2009年的-5.5%;巴西经济增长率最高年份为1980年的9.2%,最低年份为1981年的-4.4%;南非经济增长率最高年份是1980年的6.6%,最低年份为1992年的-2.1%;欧盟自1992年以来,经济增长率最高年份为2000年的3.8%,最低年份为2009年的-4.4%;俄罗斯自1992年以来,经济增长率最高年份是2000年的10.1%,最低年份为1994年的-12.7%。世界经济增长率相邻两个年份上升幅度最大的是从2009年的-0.6%提高到2010年的5.2%,提高了5.8个百分点;降幅最大的是从2008年的2.8%下降到2009年的-0.6%,幅度为3.4个百分点。

  从中国经济运行情况来看,自1980年至2013年,国民经济没有出现过负增长。自1992年以来,相邻两个年份经济增长率波动幅度超过2个百分点的只有1个年份,特别是2012年至2014年,经济波动幅度只有0.3个百分点,呈现出超强的稳定性。未来中国经济仍将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因为中国有庞大的体量,而且各地区之间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二是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来自于经济增长的成长性。判断一个国家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不仅要看稳定性,还要看成长性。国民经济稳定有各种表现,有衰退或停滞下的稳定,如每年都保持-5%、-3%或零增长;有低速下的稳定,每年都保持1%或2%的增长率;有中速下的稳定,每年都保持3%~5%的增长率;也有高速增长下的稳定,每年都保持8%以上的增长率。如果只有稳定性没有成长性,国民经济每年都处于负增长或零增长,这样的经济就是停滞的。只有中速以上的稳定才是最有实际意义的稳定,才是稳定中的增长。

  长期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中的稳定。目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但依然有着强大的成长性,仍然具备充足的经济增长动力。因为,第一,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消费需求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两部分。从政府消费来看,不合理的消费需求将受到严格约束,政府消费资金使用效率将进一步提高,使用方向进一步合理。从居民消费需求来看,有利于居民消费的条件正在形成:收入水平持续增加,过大的收入差距已得到有效遏制并开始呈现缩小趋势;制约消费需求的住房、医疗、教育等预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正在得以改善;消费环境特别是促进消费升级的环境将进一步优化;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增加。第二,投资需求将持续增长。旺盛的投资需求来自于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尚未完成,基础设施不完善,需要大量投资。从城镇化来看,中国城镇化率还不足55%,即使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还需要25年时间才能达到80%。1978年中国城镇人口只有1.7245亿,到2013年就达到7.3111亿,35年时间增加了5.5866亿,年均增加1552万。未来25年,即使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也意味着要转移大约1300万农民,相当于每年建造一座13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显然需要巨量投资,况且城镇化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也会产生巨大投资需求。从工业化来看,中国处于工业化后期,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工业结构加快升级,需要大量投资。从基础设施来看,中国的基础设施总体比较薄弱,无论农村或城市,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都还需要大量投资。有投资需要未必都能够转化为现实的投资需求,还要看有无投资能力,中国长期以来的高储蓄率恰恰为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第三,创新将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引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将进一步释放出创新活力,从而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无尽的空间。

  三是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来自于国民经济的活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具有充分的活力,而活力的标志之一就是市场主体的数量是否呈现较快增长。只有在国民具有创新创造精神、利润率较高、创业门槛较低的条件下,才能产生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相反,如果市场主体数量呈现停滞趋势甚至减少,就意味着创业门槛高、利润率低、创业和创新不能为国民带来更多的收益。中国国民经济的活力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就是要革除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就是要从制度层面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障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生产力得以快速发展,归根结底在于改革。改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发达或欠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到社会主义中国“取经”;改革在改善党的领导的同时进一步坚持了党的领导,提高了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水平和能力;改革焕发了十几亿人昂扬的精神面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序幕并取得明显成效,万众创业的局面正在形成,近两年中国市场主体的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这充分显示出改革的力量。随着改革的深化,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四是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来自于经济结构持续改善。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行业、地区等之间和内部的比例关系。协调的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标志,犹如一个人的四肢,比例不协调就不能有效地从事经济社会活动。当然,合理的经济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动中,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旧的产品和产业不断被淘汰,新的产品和产业不断产生,今天合理的经济结构,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就会变得不合理。经济结构如果协调,即使经济增长率较低也是可持续的;经济结构如果不合理,即使经济增长速度快,也只能是畸形的增长。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是否得到持续改善,结构持续改善中的经济增长才是可持续的,经济结构恶化中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从中国的产业结构来看,产业之间及其内部比例关系更趋合理,第三产业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最大产业,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格局。特别是传统产业不断升级,“互联网+”正在成为各个产业的发展趋势。从地区结构来看,近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东部地区,增长动力强劲,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显现。从动力结构来看,内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内需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发挥着更大作用;在消费需求中,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从城乡结构来看,城镇化比重不断上升,更多的人口进入城镇工作和生活,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从企业组织结构来看,已经形成并将进一步强化大企业强、小企业多的特点,合理的经济结构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