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资源税改革的前奏曲 | |
http://www.CRNTT.com 2015-04-18 08:30:18 |
上海证券报发表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蔡恩泽文章表示,去年以来,因市场需求低迷,国际铁矿石价格一路暴跌。普氏62%铁矿石指数从去年1月的每千吨平均127.92美元跌至12月的平均69.25美元,跌幅高达45.86%。继去年末价格拦腰折断之后,今年一季度价格依然无比任性下滑,普氏指数又从年初的70美元跌落至眼下的45美元,创历史新低,仅今年内就降价36%。新华-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也显示,目前中国进口品位62%的铁矿石价格同比几近“腰斩”,全国铁矿石企业开工率仅有60%左右。 文章称,国内矿企的集约化生产程度较低,税费负担又重,综合税负30%左右,生产成本大大高于国际铁矿石企业。“疯狂的石头”压得国内矿企喘不过气来,80%的中小矿企被迫减产甚至关门歇业。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的10多家矿企表示,产1吨矿最多要亏300元。河北目前共有1800家选矿企业在册,约有70%的矿企已停产,继续维持生产的大都是国有矿企,而且也在做亏本买卖。 有关专家测算,铁矿石资源税减按规定税额40%征收,综合下调幅度折算后为每吨10至20元,对选矿比例比较高的企业,下调幅度会放大到每吨30至40元。据此可推断,这一政策可以帮国内矿企“喘口气”,将显着改善矿企盈利能力,进而推动整个钢铁行业复苏。 文章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在企稳,投资力度也逐渐加大,此次下调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挥钢铁企业对经济增长应有的支撑作用。西宁特钢、兴业矿业、海南矿业、宏达矿业等处于相关产业链的上市公司,股价或有望报复性反弹。 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来说,中国铁矿石品位较低、选冶成本高,同时缺口较大,海外铁矿石“权益矿”少,去年进口依存度已达78%。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国内矿山一旦关闭,时间一长就变为死坑,将造成矿产资源的极大浪费。中国矿山大量关停,国际矿业巨头便有机会再次抬高价格,卷土重来,形成新的垄断。 在此轮铁矿石价格暴跌之前,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已垄断了全球铁矿石价格,中国虽是世界铁矿石最大消费国,2008年买入量占全球海运铁矿石总量的52%,却难有谈判话语权。自2005年首次独立参加铁矿石谈判以来,中国在历次谈判中都未能取得理想的“中国价格”,在2009年度谈判中更与三大矿石巨头闹翻了脸。 去年以来,面对铁矿石价格江河日下,原本奇货可居的三大巨头不得不放下身段,谦恭地与铁矿石消费大户谈判。但是,三大巨头仍还可以凭借低廉的成本优势,创造盈利空间,将来还会通过扩充产能,把成本高的外国矿企挤出国际市场,重新整合资源,再次夺得谈判桌上的垄断地位。事实也是如此,当前三巨头正在利用超低成本优势加速生产,以量换价,抢占中国市场份额,用低成本矿逐渐取代国产矿。 有鉴于此,此次下调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无疑还有保护目前仍在生产的大型矿企进一步整合资源的考量,以改善国内矿企的生存环境,减少国内钢企对国际铁矿石的依存度,增强国内钢企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价格谈判中的底气。 文章分析,再从政策救市角度来看,此次下调铁矿石资源税政策与适当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政策配套同时出台,再联系到上周密集出台的房地产新政,政策工具 “组团”出手的意图很清晰,都在围绕改善宏观经济基本面而发力。 不过,政策毕竟是外力,宏观面的根本转变,最终还得依赖企业内功。据有关专家对典型地区矿企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矿山税费总额占总生产成本的21.7%,其中资源性税费占总成本的10.4%。资源税即便是减半征收,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矿企还需通过修炼内功来提高生产效益。矿价已从去年的130美元下滑到现在的45美元,而国内企业的平均成本是60美元,这15美元的价格空间需要相当的功力才能填补。 比较起来,大型矿企占有一定优势,有潜力可挖。而面广量大的中小型矿企恐怕避免不了被市场淘汰的大概率。想来,这也是国家去产能化棋局的用意:以救活一批大矿企,淘汰相当一部分中小矿企,来实现产业重组,优化产业结构。 文章指出,下调铁矿石资源税只是新一轮资源税改革的前奏曲。资源税改革的基本逻辑是从铁矿石入手,然后延伸至铜矿等其他矿石领域,实现所有矿业“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以切实降低矿企在自身经营层面之外的压力,促进中国矿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我们期待资源税改革的高潮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