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500元钞票的背面 | |
http://www.CRNTT.com 2014-12-16 11:36:06 |
乱世货币混战 有资料显示,截止到1945年9月,中储券共发行钞票4.6万亿元。在抗战胜利后,还都南京的国民政府试图在全国范围推行法币。1945年11月,蒋介石政权宣布中储券禁止流通。同年,国民政府宣布法币兑换中储券的比率为1比200。相比1941年汪精卫伪政权宣布的法币兑换中储券100比50,做个简单的算术——如果1941年持有100元法币,被迫兑换50元中储券,到1945年50元中储券只能换回0.25元法币。沦陷区小户人家,大部分因此而破产。 民国史学者完颜绍元告诉《新民周刊》:“抗战胜利时,国军还在大后方,突然接收沦陷区,此时推行法币,兑换沦陷区的中储券到底该以怎样的比率兑换,其实是一个金融问题。” 完颜绍元称,当时蒋介石曾委托金城银行董事长周作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局)东方经济研究所所长邓葆光少将,让他们估算法币兑换中储券的比值。邓葆光还有一个职务是国民政府上海敌产处理局逆产组长,后来由于“通共”,于1950年在香港街头身中九刀,保全性命后回到内地,竟然又牵连上潘汉年案,直到1980年,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为邓葆光彻底平反,遂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后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言归正传。周作民与邓葆光测算出法币兑换中储券的比率应该是1比50。当国民政府宣布比率1比200时,就连周作民和邓葆光都不敢相信。完颜绍元说:“无疑,这一比率代表了孔祥熙、宋子文们的利益。由于此利益集团的坚持,导致法币兑换中储券成为了国民政府对沦陷区人民的一场抢劫。” 抗战后期,法币在大后方已经贬值,可那些拿着法币来到沦陷区的接收大员,发现在新光复了的国土上法币突然相当值钱了,于是就胡吃海喝,大肆抢购物资。“损失最大的无疑是中下层老百姓,虽然他们本身没什么钱,可有着大量游资的老板们,无疑会将法币兑换中储券后的巨大损失转嫁到他们头上。”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孔尚任创作于17世纪的《桃花扇》中的词句,竟然恰如其分地应验在蒋介石政权身上。推行法币之初,正值1935年。当时国家币制不统一,市面上的硬通货币是银元,而各地军阀大多以自己发行的军用票供应流通。周作人曾回忆,1912年自己曾被任命为浙江省军政府教育司某科科长,领过一回薪水——大洋90元,可领到的并不是现洋,而是浙江军政府发行的军用票。而他去北平教书后,领到的又是北洋军阀发出的军用票。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