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搬走制约消费增长的“三座大山”

http://www.CRNTT.com   2014-11-10 09:17:36  


  中评社北京11月10日讯/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以及“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战略,除了考虑稳定当前经济增速外,更多是为了未来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寻找新引擎。未来除了出台一些中短期刺激消费政策外,消除制约消费增长的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构建消费型社会战略,将会成为改革重点。

  中国证券报发表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宇嘉文章表示,目前,中国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已经跨入小康社会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而且,中国是全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不存在“无钱消费”的问题。一般来说,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居民家庭消费会出现爆发性、可持续的增长。但是,中国居民家庭的消费状况与目前人均GDP水平显得格格不入,而且经济高速增长带动收入水平增长,从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健康增长的路径也没有形成。这里,根本原因就在于制约消费增长的体制机制阻碍,如劳动者报酬占比太低、收入二次分配不到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消费成本高等。

  近期,北京大学《中国民生发展报告》的研究团队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家庭的消费模式进行了划分,并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归纳出五种消费模式的类型:贫病型(医疗支出占比很高)、蚂蚁型(低消费水平是主要特征)、蜗牛型(房租房贷、教育和医疗方面的负担太重)、稳妥型(中等消费的家庭)和享乐型。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消费模式呈现出两极分化:蚂蚁型家庭最多,约占30%;其次是蜗牛型家庭,约占20%;贫病型占16%。由此可见,不消费、抑制消费的家庭,或者医疗、教育、住房负担沉重的家庭占大多数,而享乐型消费的家庭只占15%。

  文章分析,当前,制约中国消费实现跨越式增长和构建消费型社会有三大因素:一是社会保障不健全,使得老百姓“不敢消费”;二是消费的成本太高,让老百姓“消费不起”;三是收入分配改革不到位,老百姓消费实力不够。

  中国居民之所以维持高储蓄率而不去消费,不在于当下没有钱去消费,根本原因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未来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支出,老百姓“不敢消费”,储蓄是不得已的结果。因此,10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敢’消费,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全面推开大病保险,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事实上也是基于这种考虑。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预计未来中央会将部分事权上收,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基本的、普及型的社会保障供给将由中央财政提供,这也符合中央财政占大头(超过50%)的局面,西方国家也基本是这种做法。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