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进口大国如何用好手中筹码

http://www.CRNTT.com   2014-04-26 09:52:37  


  中评社北京4月26日讯/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在全球需求下降、市场受到追捧的情况下,中国广阔且迅速增长的进口市场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中国产业升级、资源能源需求加快、福利增加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等都对进口提出了新要求。

  上海证券报发表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长缨文章表示,未来的进口战略是“以产业不断升级进口替代为核心,兼顾保障经济安全、增进国民福利、促进贸易平衡的多元化的进口战略”。实施这个战略会遇到多种障碍。中国应该利用扩大进口机遇,在应对贸易摩擦、扩大对我开放市场、推进区域一体化等方面,积极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进口在全球增长最快

  文章介绍,1.中国进口增长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物贸易进口迅速增长,是全球进口增长最快的经济体。2012年,中国进口额达到18178亿美元,是1978年进口额97.5亿美元的186倍,年均增长16.6%,占全球进口的比重高达9.8%,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尤其是本世纪初加入WTO后,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暂时的负增长外,中国进口保持了年均17%以上的速度,是历史上最长的一个进口稳定快速增长期。

  在进口产品结构方面,按SITC分类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初级产品进口比重增加,工业制成品比重减少,尤其是加入WTO之后,这种变化趋势更为明显。2012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占进口的比重分别为34.9%和65.1%。

  在初级产品内部,非食用原料(如矿产品)、燃料等所占比重持续增加,2005年之后这两个比重快速上升,2012年分别达到14.8%和17.2%,当然这两类产品比重迅速提高与国际上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有很大的关系。

  在工业制成品内部,轻纺、橡胶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进口比重持续下降,2012年仅占8%,化学品、机械运输设备这两类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较稳定,但2005年之后也有较大幅度下降,2012年这两类产品所占比重分别为9.9%和35.9%。综合看来,现阶段中国进口以能源资源类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从进口来源地看,它与进口产品类别和中国参与的国际分工关系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国进口主要来源地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资源型国家(地区)。2012年,中国十大进口来源地包括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中国台湾等经济和技术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澳大利亚、巴西、南非、俄罗斯等资源富集型国家。

  东亚周边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进口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是中国最大的三个进口来源地,2012年日本、韩国地位未变,中国台湾被美国超过退居第四位。同时,中国进口国别分布更加多元,2010年,前十大进口来源地占全部进口的比重为59%,2012年则下降到54.3%。

  2.进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快速变化的国内外环境相比,中国当前的进口战略和政策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对进口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

  长期以来,中国进口战略具有较明显的生产性导向,认为凡是国内能生产的就不需大规模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要尽力培养生产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重商主义”的思路,而没有把进口看成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交换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进口战略不利于中高端产业发展。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企业获得高端技术,无外乎三种方式:一是完全自主研发创新,这种方式时间长、成本高、风险大;二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种方式可以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缩短创新时间、降低研发成本,但关键是要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三是直接购买国外技术,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省去研发成本,但难以获得尖端技术。过去中国进口政策导向主要是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其优点是较快地掌握了先进技术,但很多产业也形成了对国外的技术依赖,并没有实现向自主创新的转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