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杜平:“习式外交”的策略与能量 | |
http://www.CRNTT.com 2014-03-12 09:50:44 |
然而,不管是“刚性”、“进取”,还是“主动”、“强硬”,这些词汇还不足以概括“习式外交”的全部。回望2013年,我们可以凭直觉得出这样的结论:“习式外交”以大国思维运筹大国谋略,显得自信、沉稳而大气;“习式外交”顺势谋事,不以成规为戒,不被旧律所缚,因而显得灵活主动,刚柔并济,有时候甚至出其不意。 中国的大国思维和大国谋略,最突出地体现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作为三者之中的最弱者,却能四两拨千金,巧妙而成功地利用了美苏之间的战略对抗,化解了来自两个超级大国的双向夹击,让整个世界领略了中国外交谋略的智慧和能量。今天,中美俄实力此消彼长,导致美国把中国视为头号对手。在地缘战略上,美国实施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挑动一些亚洲国家与中国为敌,对中国构成了战略包围之势。面对这种崭新的形势,中国必须用崭新的思维、崭新的策略和套路进行面对。 习近平上任几天即启动外交出击 2013年3月22日,习近平在当选国家主席一个星期之后,便前往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由此启动了撬动新时代大三角关系的谋略。国家元首上任几天便出国访问,这在中国史无前例,在世界上也是罕有。很显然,这是一次经久筹划、精心决策的外交出击,意在隔山打牛,敲打美国。在莫斯科,习近平和普京总统高调宣布,两国将进行军事技术合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且不点名地谴责美国动辄诉诸武力、企图颠覆别国合法政权的行径。 其实,无需详细列举双方达成的共识,仅看习近平和普京之间的亲密互动,外界就能清楚地领会到中俄联手抗衡美国的意图。至于美国自己,自然要比任何国家都更加敏感。自从中美建交之后,中国新任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国际亮相,基本上都倾向于把美国作为最优先的选择,目的是借助美国的地位来体现中国自身的地位和分量。可是,习近平打破常规,逆向操作,以亲近俄罗斯的举动,使美国产生被冷落、被轻视、被孤立的感觉。 这一策略果然立竿见影。就在习近平启程访俄前后,美国便主动向习近平发出访美邀请,希望尽早举行中美峰会,以便“讨论迫在眉睫的国际和亚太局势”。访问日期拟定在当年6月上旬,也就是习近平访俄两个多月之后。 在国际交往中,国家元首、特别是大国元首的出访,其行程规划、礼宾安排和议题设置等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还有可能反覆周折。为了促成习近平尽快访美,华盛顿方面费尽心思,建议免去一切繁琐的礼仪程序,让两国元首在远离首都华盛顿的加州庄园,举行一次能够体现双边“特殊关系”的特殊峰会。 对中方而言,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邀请。按照原先的商议,习近平和奥巴马准备在当年9月在俄罗斯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时举行会晤。现在,美国突然要求把日期提前,其中缘由十分明了:习近平访俄刺激了美国,奥巴马坐不住了,奥巴马也要像普京那样,以主人的身份,在自己的国土上,与中国最高领导人共商天下大事。 所有国家的领导人在出国访问时,都十分在意对方给予的礼宾待遇,中国领导人也不例外。根据美方的提议,在习近平访美期间,礼宾安排从简,没有欢迎仪式,没有21响礼炮,没有国宴。若在以往,这样简单的安排,中方是不会接受的。可是,习近平却答应了。这不是委曲求全,而是其政治个性使然,更是其与众不同的非凡之处:大气、果断、务实、灵活。 外交是高智慧的游戏,其精彩之处往往藏匿于细节之中。习近平从北京启程之后,并没有直接飞往美国加州,而是先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三国绕了一圈。此趟远行原本是应邀专程访美,但为何另辟蹊径、迂回前行?此中微妙之处,在当时只可意会:其一,美国近年来一直在中国周边地区挖墙脚,中国这次也要以其人之道,深入美国的后院“顺手牵羊”;其二,习近平在行程中把三个小国置于美国之前,是刻意要以小压大,杀一杀美国不可一世的霸气。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