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关键

http://www.CRNTT.com   2014-01-17 09:34:14  


 利率市场化目的与当前特征 

  文章指出,利率市场化就是要消除对利率的行政管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统一市场和统一资金价格;消除市场垄断和市场壁垒,有效地引导资金和资源合理配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正义、秩序和规范,促进经济和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利率市场化不是为了市场化而市场化。

  当前机制下,利率市场化仍然是一个有限的市场化。

  中央银行仍是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商业银行没有破产倒闭机制,也没有存款保险机制,市场流动性紧张,中央银行即提供流动性,以致商业银行期限错配引起的流动性紧张,中央银行也保障供给,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担心和救助,使得目前的利率市场化不是市场在起决定性作用。

  商业银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扭转。这种国家信用表现为商业银行董事长、行长是中央任命的,而副行长级是中组部同意的,地方商业银行领导是地方党委和政府任命的,党委和政府办银行的机制没有改变,不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因此,其信用也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信用。不仅如此,主要商业银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财政占有很大的股份比重或股权。

  商业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现在及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之内,难以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破产倒闭机制。以上特征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信用的政府化和国家化,也意味着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人员的使用和业绩考核机制难以市场化决策、考核、奖惩和淘汰。

  因此,完全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更多体现在民间金融而不是正规金融体系。

  利率市场化的二元现象非常突出。银行表内业务严格监管,表外业务相对宽松管理。表内资金需要交纳存款准备金,存贷比率有控制,资本充足率、贷款拨备率有要求,贷款规模增加有增量控制,而表外业务没有这些控制;两种资金价格机制。

  存款利率有管制有浮动,而贷款利率已经市场化,存款管制利率与理财市场化利率并存。

  境外人民币和境内人民币的利率存在差价,本土人民币离岸金融与在岸金融并行;体制内和体制外——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并行。前者利率水平相对合理,管理规范,风险可控,是国家信用,破产倒闭可能性小;后者利率完全市场化,存款和贷款利率水平相对较高,具有市场吸引力,管理成本低,但不规范,缺乏国家信用,一旦风险失控,企业信用不足以树立民众的信心,存在破产倒闭的可能。

  利率市场化的二元结构,对银行来说,催生表外业务发展,催生理财产品膨胀,催生追逐表外业务的高利率,导致存款和贷款利率高企,利率没有形成竞争;对国债和股市来说,高企的利率导致国债价格下跌,股市资金成本提高,对股市长期发展不利;对企业来说,资金成本提高,资金集中到利润率高和回报高的企业,尤其是房地产等企业,抬高了社会成本和物价,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国际收支来说,吸引外币资金进入,资金套利增加,本外币资金跨境套利合法化、制度化,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

  当前利率高企原因及影响

  文章分析,利率高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长期以来民间融资的利率高。虽然中国很长时期内实行利率管制,但民间借贷利率在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前就一直很高,年化利率至少在15%-30%之间,民间借贷往往将司法解释的贷款利率4倍作为借贷的标准,甚至远远超过。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是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前高利率的典型缩影。

  中国民间融资利率高,不仅是历史习惯,也是因为民间对资金需求大,农村土地、林地、蔬菜大棚等承包权、经营权不能抵押,宅基地等不能抵押,在《担保法》规定的担保物之外,应收占款、库存、半成品、原材料等大量动产和不动产不能抵押,使得民间借贷资金成本高昂,企业利润相对微薄。

  这种长期以来的习惯,形成了中国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特殊生态,尤其是农村经济和金融的特殊生态。受高利率和资金需求的驱动,正规金融也将相当一些资金投入到民间借贷。

  民间融资高利率也在于高风险,利率要覆盖成本,但根本问题在于食利者过于贪婪,高利率成为习惯、社会风气之后,高利率提高了劳工成本、社会生活成本,所有金融机构的资金也都参与其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