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全球化、“再平衡”与“政府失灵”

http://www.CRNTT.com   2012-11-02 08:56:57  


  中评社北京11月2日讯/广州《时代周报》昨天登载陈季冰的文章《全球化、“再平衡”与“政府失灵”》,文章认为,要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新兴经济体要提高市场效率,发达经济体则要打破政治僵局。两者说到底都是政治过程,都需要靠改革来推动。

  不少人指出,想结束目前全球性经济危机,想要从旧的失衡的经济模式中走出来,就必须修正危机前不可持续的增长所导致的各种不平衡,全球经济就需要实现“再平衡”。在我看来,这一过程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几个不同层面的内容。

  首先,不论是私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都必须经历一个“去杠杆化”的过程。各种资产泡沫必须被挤压,债务和赤字必须得到清理和偿还,不管这个过程是多么痛苦。

  在IMF追踪的1929年以来的14轮经济周期中,本轮复苏是最缓慢的,但信贷反弹却是最快的。很明显,信贷和经济周期已经脱节。这里的逻辑是危险的:各国政府为了救市而采取的低利率政策及市场上满溢的流动性已经引发了又一轮不负责任的放贷,而这恰恰是4年前华尔街金融海啸的直接原因。虽然低利率对于那些依靠存款过活的人们来说很不公平,但对借贷者(投资者)—比如政府自己—来说却大有好处。它的总体结果是导致低收入者补贴政府和高收入者,而这种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去杠杆化”的过程还要求全球市场—特别是发达经济体—降低金融虚拟经济所占的比重,恢复实体经济的活力及盈利能力。2012年5月底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2000家欧美大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累积了高达1.2万亿美元的现金,相当于它们总销售额的近7%。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英美两国,在正常和健康的情况下,企业部门往往是净借款者,而非净储蓄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企业看不到再投资的盈利前景而决定不再投资,它们无谓地将这笔钱作为营运资本储备或投入金融市场。这对市场的未来来说构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企业越少投资,失业就越增加,市场需求就越萎缩,而这反过来使企业更不敢轻易投资……

  就这个问题来看,未来发达经济体需要加大投资于人力资本、技能培训与社会安全网络,以提高生产率和工人竞争力,灵活适应经济全球化并从中受益。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解决就业问题。否则就难免会有一天重演上世纪30年代的噩梦:无穷无尽的停滞、萧条、货币和贸易战争、资本管制、金融危机、主权破产和社会政治动荡。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