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张广昭:“薄熙来案”与中共的制度化

http://www.CRNTT.com   2012-09-29 10:04:37  


 
  归根到底,如果中国执政党内部存在正式的晋升规则和机制,薄熙来或就不会以直接诉诸民意的民粹主义风格,赢取执政合法性。换句话说,薄熙来案凸显了中共制度化的不足。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曾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一书中指出:“对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或地区来说,一党制和多党竞争制究竟孰优孰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就政治发展而言,重要的不是政党的数量,而是政党制度的力量和适应性”,“一党制的力量源于它和殖民政权、传统制度或保守社会的斗争,它的弱点则在于政治体系内部缺乏制度化的竞争”。

  某种意义上,薄熙来的悲剧是制度造成的。具体来讲,是中国执政党内部缺乏制度化的程序造成的。比较目前世界上成熟的民主制,虽然形态各异,但都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就是政治程序的制度化。实现一党长期优良执政的新加坡经验告诉我们:政党内部一定要具有开放性和竞争型。

  以现实来看,中国执政党当今面临的最大挑战,或不在外部压力,而是源于内部权力竞争导致的分裂危险。所以,建立党内竞争新规则和精英晋升新机制,迫在眉睫。

党内民主是突破点

  毫无疑问,文革结束后,经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代领导人的努力,中共的制度化水平在一步一步地提高。正式的任期制、规范的年龄限制,以及适度的民意考量等规则,都是中国执政党渐具制度化的表征。但这次震惊世界的薄熙来案,则暴露出这种制度化的水平还远远不够。薄熙来的民粹主义和私自主持正义,不仅威胁到中共的合法性,也使中共建立强有力的制度化权力交接机制,显得更加紧要。

  中国政治专家白鲁恂(Lucian W. Pye)在《中国政治的动力》(The Dynamics of Chinese Politics)一书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派系”与“共识”是中国政治的两条相互冲突但又同时存在的发展主线。中国精英一方面有团结一致的理想,希望成员不要有制造麻烦或出轨的举动;另一方面又拼命拉关系以保障自己的安全。结果是虽然带来了表面上的共识,但在这背后却是官员之间永无止境的合纵连横、明争暗斗,有时甚至出现色彩鲜明的派系。坦白说,白鲁恂的观点近乎点出了中共党内特殊的政治文化。

  然而,党内民主,尤其是高层政治精英的民主选举(差额选举)的扩大,可以成为中共政治改革的突破点。中共领导人可以通过体制渠道,而非过于依靠庇护关系来建立其合法性。集体领导产生的往往是弱势领导人,所以晋升规则显得更为重要。正是因为集体领导的弱势倾向,才需要政治合法性使其更具威望。在如今缺乏“强人政治”的时代,除非中国执政党在任用高级领导干部时,采取更多灵活的选举机制,否则在将来,可能还会有下一个“薄熙来”出现。这对中国的政治秩序和国家治理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