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打假韩寒,方舟子这次打错了

http://www.CRNTT.com   2012-01-29 11:12:30  


  
   2.《杯中窥人》中的拉丁文暴露韩寒找了枪手?

  在《“天才”韩寒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之谜》中,方舟子全面地质疑了韩寒并非亲自独立完成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作品《杯中窥人》。他列出的分析很多,而最让人产生对韩寒的怀疑的,则是“七门功课不及格”的韩寒在一场临时应试中,居然引用了拉丁文,而且这一引用还存在疑点——

  “种种迹象表明,韩寒写《杯中窥人》时是有备而来,例如旁征博引,甚至连文献出处都列上,又例如连拉丁文都用上。都不像是现场发挥、临时能想到的。”

  “如果默写的话,底稿很可能是手写的,这从文中用到的拉丁文Corpusdelieti的错误可以看出,正确的写法应是Corpus delicti,如果是书上看来的,不至于看漏了空格,也不至于把c看成e,从而背错。如果看的是手写底稿,就可以理解了。”

  方舟子推测,《杯中窥人》作者很可能另有其人,在预先知道题目后,手写好底稿,韩寒将其背诵后,临场默写下来,并且在默写中把两个单词拼做了一个,还拼错了。有网友检索出该拉丁文可能来源于《马恩全集》或《德国诗选》,方舟子还讥讽17岁的韩寒不可能阅读如此大部头。

  然而,笔者检索过后,发现《杯中窥人》这个引用另有来源,如图所示(图略)。

  这个诗歌注解出自于1985年版《欧洲名诗人抒情诗选析》,作者许自强,原诗作者是德国诗人维尔特。只有在这个中文版本中Corpus delicti被错写成了Corpusdelieti,所以,几乎可以肯定《杯中窥人》的作者看的就是这个版本。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韩寒并非因为看手写的底稿看错了,才把两个词写成了一个并且拼错,而是因为看到的正式引用来源就是如此。

  那么,韩寒有没有可能看过这本《欧洲名诗人抒情诗选析》?这是否与他七门功课不及格、从不阅读“中外名著”有矛盾?从韩寒对《三重门》拽文不断(《三重门》里就拽过外文诗)的解释可以看出,这是完全合理的。17岁的韩寒“崇拜钱钟书,梁实秋和陈寅恪”,这是当年就为人所知的,这几个人特点就是文章中引用的中西知识特别多。韩寒称“为了显示自己读书很多,我有一个小本子,记下了很多可以引用的地方,用在文章里和第一本小说《三重门》里,这也是当时为什么很多教授大为震惊,觉得我旁征博引,其实我只是有多少存款花多少钱而已。”

  这种摘抄经历很多文学少年都有过,用韩寒的话来说,“其实不是用来为了写文章而引用的,是为了引用而写文章的”。在新概念作文大赛现场复试时,东拉西扯地将这些强记下来东西套上去,其实再也正常不过。

  结论:方舟子质疑韩寒在应试时写不出拉丁文,也是不成立的。
 
  3.《求医》作者显示的文化知识底蕴韩寒绝对达不到?

  在《“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中,方舟子延续了对韩寒作品超出其知识范围的质疑。

  在《求医》中,有这么一句,“西格蒙弗洛伊德有一本《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上说,故意念错一个人的姓名就等于是一场侮辱。”

  方舟子称,“英语不及格的韩寒突然直书英文书名,书名中还有一个罕见的英语单词,似乎直接读的就是英文著作,可能吗?”

  方舟子还对《求医》引用了屠格涅夫两篇小说里的具体情节提出了质疑,他称他自己读过这两篇小说,但也记不住引用的两个情节。方舟子认为“宣称没读全过一本外国名著”的韩寒是不可能做出这种引用的。他认为,像《求医》那样引用细节描述和小说情节,必须熟读整部小说才能知道的, “显然不可能是韩寒写的。”

  然而,方舟子所展现的这种不合理恰恰再次为韩寒“为了引用而写文章”这一说法做了注解。网友Vivo找出了1988年上海文学杂志社出版的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不仅封面就写了“ 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里面还有一页完美解释了韩寒怎么能够“这么熟练”引用屠格涅夫的——

  原来,这很可能就是当时年纪轻轻的韩寒模仿钱钟书在拽文、在装而已。而韩寒早已抛弃了当年这种风格,所以他现在的博文已经没有这类东西了。

  结论:方舟子对《求医》超知识范围引用的质疑不成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