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中国动车事故的制度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1-08-09 11:52:32  


 
问题出在制度的缺陷

  类似动车追尾事件具有更深层次的制度根源,而这一事故能够激发出如此广泛和激烈的社会反应,也主要是因为制度根源。要找到制度根源,才能做制度的改进,才能避免类似的情况再发生。从制度的视角来看,至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反思中国的制度缺陷。

  首先是发展模式问题。问题并不仅仅在于速度,更多的在于发展模式。在中国领导层面,对这一点实际上已经很明了。这些年来,执政高层一直在呼吁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型,也提出了各方面的建设要从“快而好”转型成为“好而快”。但很显然,这个转型并没有发生。整个铁道行业发展的“快”有目共睹,但好不好,这些年来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故很能说明问题。当然,其他行业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那么,为什么不能得到转型呢?这就涉及到中国的发展模式能不能转型的问题。中国的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动员型体制(或者国家资本主义体制,这一点本栏曾经专门论述过),这既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市场动员型体制,也不同于日本、“四小龙”等所奉行的战略资本主义体制,即国家扶助私营企业的发展模式。无论是西方模式还是日本、“四小龙”模式,任何产品都必须经过市场的检验。无论是质量还是安全,都必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否则,企业就很难生存下去。但是国家动员模式则不同。尽管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也接受了市场经济原则,但国有部门所生产的产品,接受市场检验的程度远较前两者低。在一些领域,国家动员模式甚至可以逃避市场检验。这尤其表现在中国的国有企业,包括铁道部门,它们是依靠垄断(政治和行政权力)来生存和发展。处于垄断地位,它们不用考量顾客的需求。在市场经济下,顾客的需求决定供应;而在中国的国企部门,是企业的供应决定顾客的需求,不管喜欢与否,顾客必须接受。

  这种市场和国家之间没有边界的制度,也产生了“左手规制右手”的情况,更加致使产品的质量发生问题。无论在西方还是在日本和“四小龙”,在市场和政府之间都具有分界线(当然西方和日本、“四小龙”这条线处于不用的地方),政府本身并不拥有庞大的企业部门,因此,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规制企业。但在中国,因为不存在这条分界线,政府就是企业,企业就是政府,政府因此没有任何有效的办法来规制企业。在铁道领域,没有有效的规制,数量和速度而不是质量和安全往往成为重要的追求目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