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版收入倍增计划的隐忧

http://www.CRNTT.com   2011-06-14 08:42:02  


  中评社北京6月14日讯/在4月18日召开的全国劳动关系工作会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中国要努力实现职工工资每年增长15%,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职工工资“倍增”。而此前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了一个明确的量化指标,即增长7%以上,达到10年内居民可支配收入翻番,这也被不少学者解读为中国的收入倍增计划。

  三个背景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三星经济研究院宏观组首席研究员刘金贺文章表示,有三个方面的背景,推动中国政府提出了这一倍增计划。

  背景一: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和职工收入的裹足不前已成为诱发社会问题的要因。一方面是GDP和财政收入的高增速,一方面是居民收入增长的滞后。数据显示,2006~20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11.24%,同期财政收入增速则达21.48%,但过去5年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为9.7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只有8.86%。剔除年均2.96%的物价上涨幅度,城乡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分别仅为6.76%和5.9%。经济快速增长和分配的结构性失衡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改革分配制度以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比重,成为政府必须考虑的要素。

  背景二:希望在通胀高企的情况下通过工资倍增以缓解或稀释泡沫。目前中国经济备受通货膨胀的困扰,但另一方面,在2008年经济刺激政策指导下大上项目和基建造成的债务快速积累,两者的矛盾使得中央政府和货币当局在紧缩还是宽松方面投鼠忌器,缩手缩脚。出于对经济增长滑坡和金融风险的担忧,政府对于折中的通过提高职工工资的方法,一方面可以缓解通胀造成的民怨,一方面又希望资产泡沫能慢慢消除。从央行近期的货币政策可以看出,央行对于利率工具的使用十分谨慎,担心过高利率会捅破资产泡沫和加大国有部门债务压力,以至于负利率已经维持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但随着通胀压力愈来愈大,在通过发改委行政干预价格的同时,政府不得不希望通过提高居民名义收入以减缓通胀造成的社会压力。

  背景三: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迫使中国将目光转向内需。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增长模式,尽管短期内避免了经济的快速滑坡,但却造成两个更严重的后果:一是非国有部门的发展进一步被压缩;一是过度投资造成今后几年的产能过剩。因此局势造成了中国不得不通过提振内需消化过剩产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