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中国经济改革不进则退

http://www.CRNTT.com   2010-09-28 10:13:10  


郑永年
  中评社北京9月28日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今天在文章“中国经济改革不进则退”中指出,尽管社会改革成为当前中国的主体性改革,但经济体制的改革并没有完成。社会改革的目的不是阻碍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相反是为了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不过,现实并不是这样。在很多方面,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没有进步,而且还出现了倒退。该文详细内容如下:

  如何深化经济改革是今天中国面临的一大问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从经济开始。当经济改革遇到了困难的时候,邓小平提出要通过政治改革,一方面来巩固已有的经济改革成果,另一方面来促进和推动进一步的经济改革。在政治改革遭受挫折之后,经济改革自1990年代初(确切地说是在邓小平南巡之后)变成了主体改革。经济改革非常成功,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在意识形态上,改革者解决了市场经济的合法性问题。市场经济脱离了往日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属性,其工具性凸现出来。没有意识形态上的转变,就不会有思想的大解放。市场经济的合法性更体现在法律上,中国修改宪法,为不同的产权(包括私有产权)提供法律保障。经济改革当然也表现在制度层面,经过1990年代的改革,中国确立了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

  本世纪初开始,在“和谐社会”的改革目标指导下,改革的主体转移到了社会改革,意在确立社会政策。社会改革成为主体性改革有其必然性。首先是要向社会还债。经济改革一方面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另一方面也为社会造成了很多问题,收入分配差异过高,劳动者工资过低,环保恶化等等。要解决或者控制这些问题,已经大大超越经济改革的范畴,而必须进入社会改革领域。再者,中国的经济增长也需要进一步的动力。当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的时候,建立消费社会就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无疑,消费社会必须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不过,在通过社会改革寻求下一波经济增长动力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经济体制本身的改革。尽管社会改革成为主体性改革,但经济体制的改革并没有完成。社会改革的目的不是阻碍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相反是为了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不过,现实并不是这样。在很多方面,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没有进步,而且还出现了倒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