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思想者论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郑永年:中国的开放及其难点

http://www.CRNTT.com   2010-01-05 10:00:25  


 

  再如经济结构改革。谁都知道中国的内部经济结构失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包括出口和内部消费之间、生产型投资和社会性投资之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间、城乡之间、过度消费群和消费不足群之间等等。如果不解决这些不平衡,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就会成为大问题,而且也使得中国在国际经济环境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为什么改不动?也是一句话,既得利益不想改。本来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给与中国一个机会来克服既得利益,从而使得中国的改革得到一个新机会。但是,既得利益有效地利用了这次危机的机会来巩固他们本身的利益。很显然,政府推出的人民币4万亿元(约8216亿新元)拯救方案,大部分流向了大型的国有企业和生产型投资。既得利益获得了一次机会,但改革则失去了一次机会。

中国经济和政治的“马太效应”

  政治上也是如此。中国俨然已经成了商人和官僚治国。放眼望去,官僚和商人占据了各级政协和人大的位置,很难找到几个来自社会大多数的代表,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农民工。尽管高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多年来强调弱势群体的政治重要性,但弱势群体在政治上的代表性还是极其微弱。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方面也是这样。这些年来,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发展极其不平衡。工商界本来就是权势阶层,当他们组织起来之后,越来越强大。另一方面,工人组织仍处于弱化状态,农民组织还是被禁止。

  就是说,无论从经济还是政治层面看,中国似乎已经形成了“马太效应”,即富者越来越富,穷者越来越穷;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或者说,整个社会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从经验层面看,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这种社会结构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

  不开放,内部改革就会走向死胡同。那么,如何再次造就内部改革的开放性?改革的策略是关键。现在面临的现实是:强人政治时代已经消逝。在强人政治时代,领导人一方面能够克服既得利益,另一方面也有有效的策略组织新的利益。但现在则不然。各级领导往往和现存既得利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不能节制既得利益的情况下,国家的改革就会受到太多的制约。正因为如此,已经有人发出了声音:要高层领导集体和既得利益集团作切割。

  要推动进一步的改革,逻辑只有一个,就是向社会再开放。只有一个开放社会才能克服既得利益的阻力。一个持续开放的社会才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如果不开放,奥尔森教授所说的革命和激进方式就会变得不可避免,而这对既得利益还是非既得利益来说,都不是最优选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