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月刊:两岸融合发展挑战与建议

http://www.CRNTT.com   2024-02-15 00:02:10  


 
  从这些基本事实我们可以看到,台胞的社会融入问题,不仅是一个文化与社会问题,它也深深地嵌入在地方经济发展进程以及当地的生产网络当中。所以,当台资企业不再是大陆地方经济结构与生产网络的主要角色时,以“产业基础”带来的社会融合也将受到严重挑战。

  (二)平衡发展逻辑与安全逻辑的挑战

  在推进两岸合作时,我们需要面临的第二个重要挑战是,如何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平衡好发展的逻辑与安全的逻辑。发展的逻辑,简单来说,就是经济绩效至上,就是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润。如果从发展的逻辑出发,大陆的生产体系可以为台资企业提供丰富的机遇;大陆的组织机构也能够为台湾人才提供多样的空间。然而,在两岸合作中,显而易见的是,除了发展逻辑以外,安全逻辑同样重要,甚至往往比发展逻辑更为重要。然而问题在于,安全逻辑会加强各个部门与各个层级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行政避责”现象,使各类公共部门的管理人员为了规避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各类风险采取保守的举措,甚至出现“懒政”、“不作为”的现象。这一由政治因素导致的行政困境或将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部门在经济领域各类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在我们以往的调查过程中,很多台资企业都会反映不公平的市场竞争问题,常常指出他们很难被国有部门甚至某些大型民营企业接纳的现象。诚如上文所述,这个经济现象背后实质上还是政治问题。因此,在落实与推进《意见》的过程中,在各级各部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好不同逻辑带来的激烈冲突,将是考验地方与基层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挑战。

  (三)两岸社会认知意识形态化的挑战

  在推进两岸合作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的第三个挑战是,如何防止将两岸社会认知中的差异,尤其是将两岸青年认知之间的差异,被错误地建构成为意识形态的差异。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拜登政府在世界范围内有意识地将中美关系简单地界定为意识形态的竞争;从岛内政治的角度来看,选举与党争也让意识形态成为国、民两党操纵选举所使用的重要工具之一。所以,从国际舆论环境与岛内政治环境来看,我们在纠正两岸社会与青年认知方面的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知方面的工作更加精细、更加准确。例如,我们需要更加深刻地认识青年问题,更加清晰地发现青年内部的差异。自“太阳花运动”以来,两岸学界越来越重视对青年群体的研究。⑤这些研究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在于,青年群体背后反映的未必是基于认知的“代际政治”,也可能是基于利益的“阶级政治”与“部门政治”。所以,如何针对不同群体的青年人,让他们在两岸发展过程中发现机遇并真正获益,从相对剥夺感转化成为相对获得感,是调整青年认知工作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