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民进党台独意识形态的制约与重构

http://www.CRNTT.com   2021-01-02 00:15:33  


 
  若欲探讨民进党“台独”意识形态的强、弱变化,尤其是在民进党执政期间的变化,则除了台湾政治社会环境的内部因素外,更不可忽略台湾外部、特别是美国与中国大陆之影响。事实上,当陈水扁于2003年提出“一边一国”后,即立即遭诸媒体引用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称其为“麻烦制造者”;而在中国崛起下,中国大陆所展现的经贸力量,造成两岸经贸深深互赖、甚至依赖的事实,似乎产生“另一种民意的声音”。例如台南市一向是民进党的大票仓,但在2016年蔡英文就职演说中,其冷处理两岸关系,而不提九二共识,在同年6月2日的台南市37区里长联谊会会长端午节聚会后,由总会长陈育辉综合各会长发表声明,希望政府接受九二共识,并称为数十万农渔民请命,希望蔡英文不要为了政党,而牺牲农渔民生计,这样的民意声音,亦代表潜在的选票声音。

  二、民进党两岸政策变化的制约因素与影响

  民进党于1991年10月13日通过“台独党纲”,自此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上,主张“台独”一直是民进党的政治图腾,故可以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大概区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86年迄1999年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主张,该主张在民进党取得2000年执政前,亦可以说是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政见”,是民进党在2000年取得执政后到2008年间,民进党首次取得执政所实际推动的两岸政策。第二个时期则是民进党在2008年输掉政权后,到2016年再取得执政之两岸政策大鸣大放的检讨期,是蔡英文在2016年代表民进党参选再度取得执政后的务实两岸政策时期。

  上述两个时期,同时包含执政前的两岸政策主张,以及执政后实际所提出之两岸政策主张。逐年审视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变迁,从1986年迄2000年民进党取得首次执政前的两岸政策是以台湾“独立”为目标;2000年迄2008年民进党首次执政之两岸政策是以“碰撞、修正、再碰撞、再修正”不断抛出新的议题及方向为折冲,至2009年迄2016年民进党在野期间为其两岸政策总检讨;到了2016年民进党第二次取得执政的两岸政策的“维持现状及求同存异”说。可见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方向及说法,明显跟着台湾社会氛围的变化而变化,是“弯曲前进”,而不是“直线前进”的。

  美国对台,一直是以一个中国为原则,但是所谓的“一个中国”,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合法政权,对于民进党所意图的“台独”主张,美国亦一直是保持着反对立场。由美国的诸多对台言论,我们明显可以知道,“保持现状”即是美国所需要的美、中、台三方的稳定基础。故在陈水扁执政时期的八年中,举凡陈水扁提出公投、制宪、“一边一国”、废统等主张,均立即遭到美国的反对。而对于美国这个世界霸权,没有国家能轻忽它的影响力,台湾亦不能排除在外,毕竟美国的支持与否,影响台湾在国际社会中是否能立足的基本。

  而对于中国大陆,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中国是中国大陆的坚持,亦是一种底线,一旦越过了这个底线便没有任何空间,而形于外,就是“九二共识”这个“定海神针”。九二共识这一个名词,有人说是“没有共识的共识”,其渊源许多两岸学者皆已有深刻论述,在此不再赘述。九二共识这个“没有共识的共识”,就大陆而言,就是代表一个中国;但相对的,就民进党来说,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存在却反而是民进党对于其两岸政策的底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