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两岸关系发展 新环境与新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20-04-27 00:09:41  


 
  二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民间力量被扼制。往来两岸之间的台商、台干、台生及其家属原本是促进两岸交流交往发展的最佳推动力。但是民进党当局的政策取向却是要这部分往来两岸最频繁的群体“选边站”。

  针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台湾民主基金会”执行长颜建发建议民进党当局“可利用此一时机,通盘检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与健保制度,甚至进一步规范红媒、悬挂五星旗等”。“台湾守护民主平台会长”秋文聪也认为“现在是推动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将北京推行的‘台胞居住证’措施纳入规范管理的好时机”。⑧民进党“立委”林俊宪近日也提出要提案修改“健保法”,针对一年在岛内没有住满183天、也没有岛内纳税纪录的人将调整缴纳费率。除非本人提出相关证明,否则保费将由原本的749元新台币的最低保费调涨为1.2万元新台币。⑨而其他岛内政党或学者目前在建议修改的涉及两岸的相关“法规”还包括了“时代力量”列入“立法院本会期最优先法案”的“广电三法反红媒法案”、“大陆籍配偶应比照外籍配偶必须放弃原国籍”、“持‘依亲或探亲入出境许可证’的大陆人士纳保已逾越健保法的‘居留证’规定”等,无一不是要缩减与大陆有关的台胞台属的待遇。再加上之前“反渗透法”的影响,“两岸族”难有发声空间和勇气。

  (二)“台独”活动出现新形态对两岸关系发展形成威胁

  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再到蔡英文,“台独”活动经过20多年的演变,已经发生了转型,追求目标不再是“把‘中华民国’变更为‘台湾共和国’”,而是通过“变更‘中华民国’内核”完成“台独”。“内造台独”就是要台湾地区内部构建“‘国家’形态”,并在相关法律层面逐渐改变“中华民国”内核,进而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台湾国家化”。目前岛内的政治体系、教育体系、舆论体系几乎都是基于“两岸两国”的定位,特别是通过下自村里长而上至所谓“总统”的各种选举活动,台湾社会在政党政治与选举政治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台湾‘国家’化”的氛围,连自称“务实的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在任“行政院长”时都声称“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不必另外宣布台湾‘独立’”⑩。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在2020年选举期间着力打造的“‘中华民国’台湾”的自我政治定位就是“内造台独”的外沿。从陈水扁的“‘中华民国’是台湾”到蔡英文的“‘中华民国’台湾”本质上就是在不“修宪”、不“公投”的前提下变更“国号”。而蔡英文的高票当选说明目前台湾社会大多数人是接受这种自我定位的。此外,根据台湾民意基金会的选后民调显示,有53.3%的民众认为蔡英文是维持现状的“现状派”,与2016年5月蔡英文第一任期的10.6%相比,暴增了42.7个百分点。而岛内民众认为蔡英文是“独派”的则由2016年的61.9%下降到32.7%,下跌了29.2个百分点。⑪这种民意的变化说明了“台独”的新形态更加具有欺骗性。而随着民进党的连任,这种“内造台独”出现了长期化、法制化的迹象,甚至被披上了“民主”的外衣。

  目前,整个台湾社会正处于“经济脱中”、“文化去中”、“民意恐中”的漩涡中,并导致了两岸关系对抗发展且不断升级。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民意基础是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石,而目前岛内民众对大陆的各种误解和疑虑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此次民进党处理新冠肺炎疫情的手法更加深了两岸之间的隔阂。再加上“内造台独”这一“台独”新形态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台湾社会的整体生态不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向纵深推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