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桑登平:可实现“融合式两岸一家亲”

http://www.CRNTT.com   2018-01-06 00:16:52  


 
  他续指,两岸业界经过多年磨合,台资经济与当地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关联度与互补性。就分工与合作来看,双方之间的资源要素禀赋差异和部分产业及产品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缩小,许多产业已由原先的垂直分工变为平行分工,互补关系也逐渐演变成了竞争关系。由于台资经济参与到一体化的整合之中,因此双方可以通过在产业生产链和产品价值链上的不同环节,优势互补地生产具有高端化的产品,以获取的规模经济,在国际市场上各领风骚。另外,双方的融合发展,已不能再将各自的资源要素作为互补合作的动力了,而是应该更多依靠不断创新的技术进步来做为双方的合作要素。可以两地庞大的经贸往来作为融合发展的基础、以当地台资经济的集聚作为融合发展的空间、以不断发展壮大的涉台工业园区作为融合发展的平台、以已趋规模化的台资金融作为融合发展的支撑。这可以视为现阶段践行“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重要思想的一个举措。

  桑登平表示,台湾天然性地属于“海上丝绸之路”一部分,其经济与大陆经济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台资若是融入到“一带一路”中,除了对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外,对自己的经济复苏也可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属于新兴市场,这对于擅长攻克新兴市场的岛内业界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遇。在地台资经济更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透过多个维度、多种方式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地台资经济在自身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二是与当地企业携手共同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机遇;三是两岸企业共同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

  他认为,在苏台资企业可与本地企业,可以优势互补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产能合作关系。国际产能合作是一个重要领域,产能合作并不是要把我们淘汰掉的设备或产品转出去,而是要把具备一定比较优势的生产能力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这既是一个互利双赢的合作,也是两岸经贸合作模式上的创新性转型。一是可以将资本、技术、装备和管理“打包”,与合作对象进行深度融合;二是将产能合作和产业链“加长”工程结合起来;三是对一些产能不强、且需求有限的国家量身定做地提供一定的市场。

  同时,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目的的供给侧改革,给台资经济的转型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发展空间。从大陆台商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就是对产业生态的调整。过去大陆强调从“需求侧”带动经济发展,使得一些台企因专注于加工外销,而疏于探索大陆内部需求增长的具体内涵。部分台商甚至还以“红海”之词,来形容大陆内需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