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中评智库:苏进强论王道文化是两岸关系活水

http://www.CRNTT.com   2017-01-24 00:12:49  


 
  王道精神是两岸共同的文化资产

  “王道”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思想,也是全球华人、两岸共同的文化资产。“王道”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中,中国人立国之道不是以杀人取得胜利的手段,讲究的是修德睦邻、近悦远来,让邻国心悦诚服,不发动战争而获得和平。

  先秦时期最早倡导王道思想的是孟子。孟子身处战国乱世,百家学说杂沓纷呈的时代,一生与当时社会的功利主义战斗。他认为,一国之君治理国家必须施行“仁义”之道,而不能使用“武利”之道,也就是治国必须行王道,而不能行霸道。

  王道精神的第一个重点是分享而不是独占,是众乐乐而不是独乐乐的生活态度,是具有相当程度的民主精神;其次是不忍人之心,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所以孟子的“王道”,就是先王之道,先王是以道德统率天下,因此,孟子认为所有的统治都要以道德与仁义为基础,来贯彻治国理念,如此才能够明“义利之辨”,才能与“霸道”有所区别。一个国家若施行王道,帝王若以道德仁义为统治基础,则不论国之大小,都无惧邻国的强大与欺凌,也不会有侵略征伐之事的发生,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孟子这种思想的影响,随着儒家在中国历史上取得独尊地位而益形彰明,中国历朝历代大多以武力取得政权,改朝换代之际,征戮杀伐在所难免,但在取得天下后,去少有侵略邻国友邦的举措,反而是邻国因仰慕中华文化之名远来朝圣,中国必馈以丰厚赏赐,令其畏威怀德,心悦而诚服。

  “王道”是柔软善巧,“霸道”则是刚强粗暴,王道的宗旨在使百姓安身立命、安居乐业。王道思想是在太平盛世维持“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稳定的重要基石,只有施行王道,才能够让百姓休养生息,让国家仓廪丰实。“王道”精神就是“仁义之道”的政道精神,在过去历史上,只要中国具有足够自信,足以影响国际视听,王道精神便能发挥风行草偃的教化之功,成为普世的价值;孟子所举的文王七十里而得天下的例子,便是因为人心归向,王道彰显所致。

  但是在帝制时代,孟子的思想也挑战了帝王的权威,限制了帝王的权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革命思想,便是其中最遭帝王所忌者,事实上,孟子是以民、社稷、君三者的功能与影响而论,并不是评断其地位高下,在孟子看来,有道与无道会使国君与土谷之神,因而变置更替,在国家的治理上,只有人民是不能失去的,人民是立国之本,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失民心者必然失天下,以这种民胞物与、推己及人之心看待人民,其实蕴藏着博爱平等的无私精神。但也因为此种论述挑战了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导致部分帝王无法接受孟子思想,对其加以抵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