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苏进强:王道文化是两岸关系的活水

http://www.CRNTT.com   2016-11-27 00:04:12  


 
  三、王道精神是两岸共同的文化资产

  “王道”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思想,也是全球华人、两岸共同的文化资产。“王道”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中,中国人立国之道不是以杀人取得胜利的手段,讲究的是修德睦邻、近悦远来,让邻国心悦诚服,不发动战争而获得和平。

  先秦时期最早倡导王道思想的是孟子。孟子身处战国乱世,百家学说杂沓纷呈的时代,一生与当时社会的功利主义战斗。他认为,一国之君治理国家必须施行“仁义”之道,而不能使用“武利”之道,也就是治国必须行王道,而不能行霸道。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王道精神的第一个重点是分享而不是独占,是众乐乐而不是独乐乐的生活态度,是具有相当程度的民主精神;其次是不忍人之心,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所以孟子的“王道”,就是先王之道,先王是以道德统率天下,因此,孟子认为所有的统治都要以道德与仁义为基础,来贯彻治国理念,如此才能够明“义利之辨”,才能与“霸道”有所区别。一个国家若施行王道,帝王若以道德仁义为统治基础,则不论国之大小,都无惧邻国的强大与欺凌,也不会有侵略征伐之事的发生,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孟子这种思想的影响,随着儒家在中国历史上取得独尊地位而益形彰明,中国历朝历代大多以武力取得政权,改朝换代之际,征戮杀伐在所难免,但在取得天下后,去少有侵略邻国友邦的举措,反而是邻国因仰慕中华文化之名远来朝圣,中国必馈以丰厚赏赐,令其畏威怀德,心悦而诚服。

  “王道”是柔软善巧,“霸道”则是刚强粗暴,王道的宗旨在使百姓安身立命、安居乐业。在战乱的年代,法家、墨家学说容易获得帝王赏识,脱颖而出,道家则易于受到隐居避乱人士的青睐,但王道思想却是在太平盛世维持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稳定的重要基石,只有施行王道,才能够让百姓休养生息,让国家仓廪丰实。“王道”精神就是“仁义之道”的政道精神,在过去历史上,只要中国具有足够自信,足以影响国际视听,王道精神便能发挥风行草偃的教化之功,成为普世的价值;孟子所举的文王七十里而得天下的例子,便是因为人心归向,王道彰显所致。

  但是在帝制时代,孟子的思想也挑战了帝王的权威,限制了帝王的权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革命思想,便是其中最遭帝王所忌者,事实上,孟子是以民、社稷、君三者的功能与影响而论,并不是评断其地位高下,在孟子看来,有道与无道会使国君与土谷之神,因而变置更替,在国家的治理上,只有人民是不能失去的,人民是立国之本,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失民心者必然失天下,以这种民胞物与、推己及人之心看待人民,其实蕴藏着博爱平等的无私精神。但也因为此种论述挑战了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导致部分帝王无法接受孟子思想,对其加以抵制,如明太祖朱元璋,甚至想将孟子逐出孔庙。

  但是历史的进程总是朝着正面的方向前进,孟子的王道思想总是历朝历代的主流思想之一,即便帝王私心自用而加以贬抑,士大夫、文人仍是秉持着一贯的王道思想以月旦天下大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