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学诚法师答中评:水有源头方能行远

http://www.CRNTT.com   2015-11-11 00:18:30  


 
  问:您为什么一直倡导用互联网或者现代科技推动佛教发展?

  答: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文化全球化的脚步。置身现代社会的中国佛教,要想获得一个文化传播的制高点,就必须依靠互联网新媒体的助力。通过网络弘法,可以让佛法借助社交网络的集体协同效应,迅速传遍社会甚至扩散到整个世界。也让普通民众、国外信众及国际友人了解到中国佛教的真实风貌,从而减少他们对佛教、对中国宗教信仰方面的误解和偏见。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积极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与时代风采,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向世界发出文化中国、信仰中国的响亮声音。

  因此从2006年起,我就通过开设个人博客、龙泉之声传统文化网站(包括中文、英文、日文、韩文版)、11语种微博及发布佛法动漫作品等方式,主动运用现代科技开展弘法利生事业。北京龙泉寺还专门成立了信息中心,为寺院管理、文化传播、佛学研究、信众服务等提供技术支持。

  传播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关键是我们要把它导向何方。现在网上充斥着大量负面、不实的垃圾信息,严重污染了现代人的精神空间。佛教在此时更应该担负起启迪社会、净化心灵、提升道德的文化使命,为现代人提供正向的精神引导,积极回应现代科技发展及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更好地体现佛教的当代价值。

  问:您曾说“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参与者”,如果佛教徒也要参与中国梦和民族复兴,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答: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价值源头,是中国梦的价值基础,也是中国梦的价值资源。中国佛教和四众弟子应该充分认识包括佛教在内的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以崭新的姿态传承、弘扬佛教优秀文化,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慈悲无我的精神力量。

  首先,应发扬中国佛教顺应时代、自我更新的优良传统,对佛教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比如运用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动漫等,对佛教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增强其生命力;深入研究阐释佛教教义的现代内涵,积极回应社会问题的新现象及世界文化的新趋势。

  其次,应积极实践“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大乘精神,开拓出更加宽广的“人间佛教”之路。通过建设文化寺院、公益团体,开展佛教修行体验、公益慈善和佛教文化艺术活动等,弘扬佛教慈悲智慧的教义、乐善好施的精神和报恩孝亲的思想,让社会大众浸润在佛教文化清净祥和的氛围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组织举办各种佛教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和平发展及不同宗教、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