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上海踩踏事件受害者报道无关“二次伤害”

http://www.CRNTT.com   2015-01-05 11:27:36  


合规采访亲友、深度报道受害者,和“侵犯隐私”、“二次伤害”根本不沾边。
  中评社北京1月5日讯/2015年元旦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后,不少人质疑媒体随后包括了逝者在社交网络的动态、采访目击者与亲友等内容的深度报道是“侵犯隐私”、“二次伤害”。这些陈年老调的指责,并不符合真实的伦理和实践。
 
  自1995年俄克拉荷马爆炸案后,美国新闻界报道灾难的规范流程中必须包括对受害者生前生活细节的详细展现,此规范在之后的飓风、飞机失事、“911”袭击中一直延续
 
  此次颇有人指责媒体展现逝者生平是往大众创伤上撒盐,有违普世性的规范。但世界上最权威的灾难新闻研究机构“达德新闻与创伤中心”在介绍采写受害者的基本技巧时,就强调了要客观仔细地书写受害者的生活细节。“要详细采写关于受害者的短篇报道,包括他们的喜好,他们的特别之处,及他们生活中逐渐扩散的影响力。”在很多情况下,当受害者家属知道记者从事这方面的报道时,他们更愿意与记者交谈。1995年在俄克拉荷马爆炸案发生后,《俄克拉荷马报》称这些故事为“生活档案”。《俄克拉荷马报》在1999年5月44人丧生的5级龙卷风事件及2000年10名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足球队球员及教练员死于飞机失事后都进行了“生活档案”的报道。在2001年9月11日世贸中心被攻击后,《纽约时报》作了一些关于受害者“悲痛肖像”的短篇报道。《阿斯伯里公园快讯》作了一系列向受害者致意的报道。这些短篇每天都以类似的形式报道,直到每一位遇难者都被提及。其中不少短篇报道发展成篇幅较长的报道。
 
  “达德新闻与创伤中心”提到深度报道本身就应重视个体对精神创伤的反应及愈合等细节,而非片面的“点蜡集锦”
 
  诚然对于灾难事故的报道需要拿捏好程度,但要使新闻不只是片面的“点蜡集锦”与政要训话,成为“一种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境中的真实、全面的报道”,就绝不仅仅止于报道事件本身。2005年“达德新闻与创伤中心”在给《底特律自由报》的系列报道《底特律杀人案:暴力的回声》颁奖时,就提到了深度报道有体现个人细节的社会责任:“除了将其置于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之下,还应该将个人陈述(个体的深度特写)和社会影响(个别问题的宏观联系分析)结合在一起。”、“此外,还应当继续爬梳细节,呈现此后社区和个体对精神创伤的反应和处理方式,以及痊愈的过程。”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