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一个戴灰帽子的人》:非常岁月惊骇多

http://www.CRNTT.com   2014-12-28 09:21:20  


邵燕祥着:《一个戴灰帽子的人》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年7月)
  中评社北京12月28日讯/ 前不久,81岁的(诗人)邵燕祥先生又完成一部回忆录性质的新著《一个戴灰帽子的人》。在书中,他回忆了自己在1959年摘掉右派帽子至1966年“文革”爆发前夕的这段难堪岁月。本书是继他的《沉船》、《人生败笔》、《找灵魂》之后填充自传空白的作品。“灰帽子”这样不常见、却有异常感的字词突兀而又顺畅地出现,让整本书天然地蒙上深重、晦暗的历史帷幕一角。

  壹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前五年,正是国家历经大灾荒大劫难之后艰难的转折年头,上接癫狂的大跃进,下接疯狂的“文革”,这五年貌似平淡,看上去没有了往常政治运动的大折腾,但像是大病过后的喘息,酝酿风暴前的平静,对于受害者当事者而言,这种间歇期同样有令人窒息的小波澜小动荡。相对于宏大的叙事热点的关注,史家们在著述中往往容易忽略这五年,在仅有的一些著作中也多是在七千人会议、广州会议、四清运动等问题上着墨较多,对这五年全面的政治演变、人情世态的微观呈现及研究较少见到。在描述“这五年”政治形态的方面,《一个戴灰帽子的人》首次突破已有的叙说框架,以个体的珍贵体验,笔触深入到每一个年轮每一个关键事例,突显“这五年”普通国人惶恐不安的心理起伏线,完整地覆盖了“这五年”风雨侵袭的范围。这就弥补了原来史料作品在“这五年”上的空缺,给年轻的读者提供了一扇不可多得、读懂当代史的宝贵窗口。
 
  一段流逝的历史阶段,不怕笼统地评说、空洞地议论,最怕没有充足的实证,没有真实的内心坦露。《一个戴灰帽子的人》既充分地显露了“这五年”的社会图景,也呈现了作者一步一踉跄的心灵折磨小史。我读完之后有一种沁入心脾的凉意,有一种跌入人性深渊的痛感,更有感于邵先生题记中所说的“人间忧患诚如海”的浩瀚愁绪。今年的出版物中,像《一个戴灰帽子的人》这样耽于深度反思的作品并不多见,它的测试历史深度及人间温度的稀缺品质也未被更多读者认知,八旬作者写作的良苦用心也没有适时为人们周知,特别是如何被更年轻的一代读者所理解和吸纳。
 
  高龄作者在电脑前一笔一画地敲打出来,其间的辛苦可以想象;一本好书的问世本身就颇费周折,作者和编者都有“把千言万语交付它”的深意和托付。现在不少书籍读之如浮水如飘叶,很难进入人的心思,邵先生的新著却是值得花费时间去领会,从高远的人性角度、悲悯的历史空间去体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