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低通胀不是货币“放水”的理由

http://www.CRNTT.com   2014-11-13 09:54:07  


  中评社北京11月13日讯/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屡屡向市场释放重要的政策信号。是否会降准、降息是本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最关注的问题。日前,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多数经济学家均建议降准、降息,以刺激疲弱不堪的经济。在货币宽松的预期下,银行间市场的债券收益率均大幅下行。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民生证券管清友、李奇霖文章认为,从央行最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基于以下四点原因,央行年内似乎并无降准、降息之意。

  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

  文章介绍,相比于二季度的报告,央行新增“一些老问题、老矛盾始终存在、一些地区为追求增长高耗能产业等又有抬头,在软约束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环境下要防止过度 ‘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通胀和债务水平”的表述。

  老问题、老矛盾始终存在。中国经济转型面临最大困境是无法割舍的资产价格泡沫化和公共部门负债扩张。一方面,总量宽松推升房价,将刺激更大规模的新增房地产供给,在人口红利拐点和新增城镇人口数量减少的背景下,易形成“大国空巢”的危险局面。另一方面,总量宽松驱动公共部门加杠杆,若盈利能力仍无实质改善,将导致其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

  全面宽松在未来恐将推高融资成本,反而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如果总量宽松政策延续,政府主导经济资源配置依旧,国企低效却可以获得廉价信贷配给的预算软约束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债务收益不匹配就会致使未来的债务大爆炸和规模更为庞大的僵尸企业,反而令未来实体经济融资难上加难。这正是新增社会融资总量和人民币贷款屡创新高,但融资难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的原因。

  全面宽松需要确认的条件是企业运用债务杠杆效率能够提高。如果企业新增杠杆能够还本付息,其所有者权益上升,资产负债率将趋于下降。考虑到私营部门在去杠杆,且信贷资金偏好公共部门,如果国企和地方政府能够提高杠杆运用效率,那么货币全面宽松完全可行。

  在此之前,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定向宽松。一方面,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企运营效率的效果尚待观察;另一方面,43号文和反腐是否能系统性抑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仍需检验。在此之前,既需要通过再贷款或PSL依托国开行的角色促使中央加杠杆托底经济,也需要通过定向宽松支持小微、三农,防范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收缩对其过于剧烈的冲击。

  M2收缩有积极变化

  文章分析,报告在专栏中认为近期M2增速放缓是经济结构调整、表外融资收缩、部分软约束部门扩张放缓以及监管措施强化的反映。但央行强调更多的是M2收缩下的积极变化:首先,同业业务收缩有利于堵塞金融体系漏洞、也有利于抑制全社会杠杆水平过快上升;其次,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上升,对资金的需求会有所下降;最后,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趋于下降,向高风险和软约束部门的融资减少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优化金融配置。

  此外,央行对M2增速过快仍有担忧。一方面,目前M2增速较名义GDP增速高出4个多百分点,明显超出2000~2013年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M2/GDP在200%左右,在存量货币池子已经很大的情况下,这样的货币供给并不算慢。与财政支出不同,货币投放后并不会消失,而是会形成存量积累继续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提高货币周转效率,否则存量货币会越积越多,长期看会对通胀乃至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从报告来看,M2增速不达预期不再是支撑降准、降息的理论依据。央行在专栏中更强调M2收缩的积极效应,且对M2目前增速仍保有过快担忧。除非经济出现大幅失速或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导致总量货币过快收缩,否则央行并无动力行使全面宽松抬高M2增速。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