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政治文化的协议困局

http://www.CRNTT.com   2014-11-07 13:36:41  


 、
  原因之二,是缺乏国内政治谈判的机制和传统,不善于谈判解决政治问题,也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探讨,反倒觉得谈判就是服软、认输、退缩的表现。不太会妥协,觉得妥协失里子也丢面子。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三国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方都试图统一国家,但从未尝试过协商联合统一的途径,却总是算计着如何最终消灭对手,自己一家独大。偶尔有相互联合的“蜜月”,也是大敌当前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总之,“三国时期”各种折腾的动静不小,但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水准和人民福祉,却鲜有提升或推动作用。

  现代政治潮流,尤其是国内政治的趋势,应反映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及利益。要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采取平等协商,对话或谈判的手段。没有哪一方一贯正确,只有各方相互磨合协商,甚至辩论争吵,才可能得出对国家民族最有利的结果。在现代化政治局面里,相互妥协让步是常态,并不存在某个单方受损失丢面子的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政治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的规范框架,或称准则参照系。也就是有关对话各方,缺乏对对方底线的了解把握,譬如一旦自己让步了,对方是否会得寸进尺,是否不知适可而止?这往往导致相互严重猜疑或不信任,政治协商和谈判最后流产失败。

  现代国家,一般是靠根本大法——宪法,来作为规范党派、团体、成员与公民政治行为的准则。即所有政治派别与个人,都只能在宪法的框架下活动,不得逾越、凌驾或犯规。如此一来,当遭遇不同政见的交锋、对话和谈判时,各方至少知道有宪法守护底线和规则。

  譬如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为什么连任两届后,坚辞公职,退休还乡?他个人的美德、远见和襟怀当然前无古人,但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的身后,有美国宪法的坚强守护,不会出现争权夺利的乱象。

  21世纪的中国,为走出政治文化的协议困局,当从改革突破有关传统瓶颈和障碍做起。

  作者是在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专家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