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信用风险的定向爆发刚性兑付并未被真正打破

http://www.CRNTT.com   2014-08-07 08:53:25  


  中评社北京8月7日讯/国内金融市场再次进入到信用事件密集爆发的时期。今年7月10日,浙江湖州金泰科技发行的“12金泰债”未能按时足额偿付本息,成为债券市场首只实质违约的私募债。7月23日,山西华通路桥发行的“13华通路桥”短融券虽在最后一刻因政府援手而按期兑付,但也惊出了债权人一身冷汗。7月24日,中诚信托的“诚至金开2号”信托产品宣布延期偿付,敲响了信托市场违约的警钟。

  中国经济时报发表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文章表示,信用风险已经更加广泛地渗入中国的金融市场,刚性兑付的潜规则也已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但这种趋势在不同所有制融资主体上表现出了很强的非对称性。事实上,从今年3月5日“超日债”打响债市违约第一枪开始,信用风险的定向爆发态势就十分明显。民营企业成为了信用事件的重灾区。同时,国有企业(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却在更加明确的政府背书之下,变得更加“安全”,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今年3月21日,在“超日债”违约仅半个月之后,国家发改委就召开了企业债券兑付工作会议,并在会上明确声明:“今年企业债券兑付准备工作充分,债券本息足额兑付应该没有问题。”市场将其视为政府对企业债(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的更强背书。从那之后,城投债相对产业债的利差快速缩窄,显示市场对城投债的热情高涨。考虑到融资平台的盈利状况在这段时间并未改善,仍然远远低于产业公司,市场的这种热情显然只来自对城投债享有刚性兑付的更强信心。

  与之相反,民营企业成为了信用风险爆发的最大受害者。由于它们与政府的距离更远,享受到的政府支持更弱,因此成了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区。前面所提及的信用事件,全都发生在民营企业。而在金融市场融资占比超过90%的国有企业却成功与信用风险绝缘。这种信用风险的非对称上升,让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民营企业处境更加艰难。许多民企的发债计划因此被搁置。而那些成功发债的民企,也必须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来吸引资金。这样一来,尽管民企的平均盈利能力高于国企,更远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它们在金融市场中的融资份额却反而下降。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因而降低。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