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未来货币政策为谁转向

http://www.CRNTT.com   2014-06-07 09:43:08  


未来中国货币政策是否会出现转折性调整,虽然影响因素复杂,但实体经济中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中评社北京6月7日讯/就在美联储将逐步退出QE的前景渐渐明朗起来之际,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又一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央行是否会在经济不振、资产市场信心低迷之际,采取明确的宽松货币政策,让中国的货币政策从“微调”到宽松的趋势性转变?

  经济增长目标实行区间管理增强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上海证券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文章称,众所周知,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是中国中央银行法的规定。不过,周小川行长多次强调,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并不是二元的,增加就业和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也在其中,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也成了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以CPI来衡量,尽管发达经济体实行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中期的通胀依然比较稳定;过去两年里,中国贸易顺差与GDP之比已降到了2.5%左右的水平,国际收支达到了基本平衡。经济增长目标则取决于政府的短期增长与可持续性之间的权衡,政策取向则取决于政府对稳健货币政策的定义。我们高兴地看到,现在的政府已然接受了中长期潜在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势的现实。任何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都要与潜在增长率相适应。在这个前提下,对增长目标实行区间管理,则增强了政策的灵活性。外界普遍认为,政府可接受的增长区间为7%-8%。若增长率明显地降到了目标下限以下,则就业、金融体系都可能会出问题;若超过了目标区间上限,则物价可能会上升到政府所能容忍的水平。若没有明显的迹象显示经济增长率会很快跌落到区间的下限以下,预计货币政策不会采取明显的刺激措施;反之,政策调整则是必然的选择。区间管理的政策目标,让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初步具备了前瞻性指引的形态。

  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的经济增长率在政府的目标区间内、国际收支达到了基本平衡,对本届政府而言,目前似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政府当局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过于刺激政策的消化期。这表明,政府对当前经济状态颇为欣然,与外界对经济前景的“悲观”形成鲜明反差。在吸取过去扩张政策的教训之后,政府忍受着结构调整和消化过去刺激政策的不利痛苦后,将会为经济迎来更健康的可持续增长。政策目前并不是不要经济增长,而要追求“好”的增长,不是“坏”的增长;要追求与潜在增长率、与生态和自然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增长。增长目标这一重大转变,让政策思路也出现了重大调整:面对相对较低的经济增长率,也不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来实现雄心勃勃的增长计划,而通过大刀阔斧的反腐败和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活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制度红利。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公平灵活的竞争也将提高中国经济应对不利冲击的韧性,实现经济与自然环境、经济增长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的包容性增长目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