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春运大潮反思经济转型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2-18 08:48:47  


中国春运的产生很大程度上缘于劳动力跨区域转移。
  中评社北京2月18日讯/“春运”,可谓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人口大迁徙。在为期40天左右的时间里,近36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在全世界总人口中的占比达3/7。因此,中国春运也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运输高峰,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中国证券报发表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罗宁文章分析,中国春运的产生,很大程度上缘于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对于长期处于典型“城乡二元经济”下的中国而言,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正是其走向一元经济、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方面,通过劳动力的转移,提升生产要素结合的效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发达地区转移,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较快提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一年胜过一年的春运大潮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中国区域间资源配置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大。

  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大锅饭”式均贫困境,以及施加于经济主体的各种制度限制,中国政府创新性地实施了“经济特区”发展战略,在深圳、厦门等沿海地区率先取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度枷锁,采用减免税收等优惠措施,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向市场经济转型。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创举,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但30多年来,这种集中优势资源的发展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地区发展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1978-2012年,广东省GDP从云南、贵州、甘肃的4.2倍、2.8倍和3倍,增长至8.3倍、5.5倍和10.1倍;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分别从云南、贵州、甘肃的1.58倍、1.26倍和1.01倍增长至1.62倍、1.43倍和1.76倍。北京、上海等与国际高度接轨的大城市,更是凭借资源大量积累的优势走在全国前列。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意味着过去以行政力量集中优势资源的发展方式将逐步退出舞台,技术、劳动力、资本等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将在市场力量的主导下更加合理地进行配置。但仅仅依靠市场,并不足以实现资源在各区域间更加公平、高效的分配。经济学理论中的“马太效应”表明,由于商业环境、劳动薪酬等因素,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常常会呈现“发展趋异”的格局,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要避免包括人才、资本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单向流动,需要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营商环境,为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