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寄望民营银行大胆探索特色经营新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1-17 09:34:44  


  中评社北京1月17日讯/“民营银行”无疑是一段时间来最令民间资本兴奋的名词。自去年7月金融“国十条”颁布后,民营企业纷纷响应,踊跃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开办民营银行的方案。截至12月中旬,已有近40家上市公司涉足民营银行或表明了开办民营银行的意愿,超过30家“银行”获得工商总局的名称预核准,相关概念股也一再在资本市场互动和热烈追捧。但与民营资本的迫不及待相比,监管机构一直保持“按兵不动”,近半年过去,尚不见有一家民营银行获批。

  上海证券报发表崛起战略研究联盟秘书长、研究员王大贤文章表示,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热潮中,现在特别需要的是冷静分析和理性思考。

  与大多数人的想法相反,正如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所言,在中国,“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实际上一直是路通的。”事实上,中国民营资本参与银行业的程度已很深,大大超过外资。譬如,根据工商银行前行长杨凯生的统计,目前民间资本在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中的资本占比为5.3%,在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的占比达41%,在145家城商行中则早已超过一半,占54%;在农村金融机构则更已达到了惊人的90%。所以,现在需要厘清的是,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更现实的重点是改组和壮大现存的地方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小贷公司,而不能完全依赖于设立一大批新银行。譬如,截至去年6月末,全国城商行总资产超过13万亿,营业网点达到9400多家,城商行在地方金融体系和服务民营经济中已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商行和农商行事实上已成了扩大民间资本盘活改革银行存量的最佳集合点。

  另外,还应厘清设立民营银行的路径是打造特色化的新型银行,而不是去重走大而全的传统银行的老路。在当下的互联网银行时代,早已不能靠拿批文、凑资本、设网点、拉存款来办一家银行了。成熟的股东群体、银行文化与管理经验的积累、经营人才与团队的聚集、成熟品牌与信任的建立、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这些都是设立民营银行并在市场上得以立足的必备条件。在中国如此大的疆域内,通过新设立十几家或几十家小型民营银行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啻望梅止渴。更何况,设立一批民营银行,还涉及一系列具体的法律制度建设问题,比如该怎样公平发放牌照而不是偏向利益集团?如果批量设立民营银行,如何创造性地修订现行的监管政策?如何防止民营企业的内部利益输送?如何防范关联贷款、超额贷款?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