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转型选择

http://www.CRNTT.com   2013-07-27 09:11:30  


 
  资源环境形势严峻。改革开放、特别是重新重工业化以来,中国对能源和资源性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一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经济规模扩大、城市化快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作用结果;二是在重化工业化的过程中,石化、化学等重化工业快速增长,带动了对作为原料和燃料的成品油的需求;三是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环境成本吸引跨国公司将一些资源、能源高消耗型产业转移到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开创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经济高速增长付出了巨大的能源和环境代价。从能源消费总量看,已由1978年的5.71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11年的34.78亿吨标准煤(按发电煤耗计算法),增加了6倍有余。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各类能源消费的持续走高,2010年煤、石油、天然气三类能源消费增长量就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10.1%、10.4%、21.8%,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消费第二大国和煤炭消费第一大国。与此同时,国内能源储备相对有限,除煤炭外,石油、天然气等相对匮乏,可供生产年限也仅为35、9.9、29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5%,能源安全形势严峻。由此可见,中国能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从环境污染角度看,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和交通现代化,对能源的大量使用,国内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各类污染物排放增速显着。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CDIAC)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CO2排放量为82.4亿吨,人均排放量为6.2吨。《中国环境状况公告(2010)》的数据表明,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17.3亿吨,是1999年的1.54倍;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40943.5万吨,是1999年的3.07倍;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85.1万吨,是1999年的1.18倍;氨氮排放量为120.3万吨,烟尘排放量为829.1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448.7万吨,部分污染物排放趋势有所下降,但总量仍十分巨大。从整体上看,能源瓶颈制约矛盾仍相当突出,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当前,国内经济呈现“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资源消耗巨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让国人越来越担忧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资本深化与就业吸纳能力下降之间的矛盾。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的需要,是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变化的需要。产业升级说到底就是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替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将竞争优势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换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是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即资本不断替代劳动的过程。当前,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深化、产业升级与就业吸纳能力下降之间的矛盾。

  研发投入不够。近年来,中国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规模占GDP比重从1995年的0.6%逐步提升到2011年的1.6%,但与美欧发达经济体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美欧发达经济体长期以来积累的研发优势使其抢占了技术制高点,其借此在相关技术的各种指标上设定的所谓国际标准,更是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的重要阻碍。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2012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6%,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份额,也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低10个百分点左右。②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与发达国家、乃至与中国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相比,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因为整体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低而相对较低,物质性投入消耗相对较大,而服务性投入消耗相对较小。即使与发展阶段相近的印度、巴西、俄罗斯相比,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仍是较低的。

  产能过剩现象突出。中国的产业政策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种政府补贴推动整个行业在一夜之间迅速扩张。从化工和水泥到推土机和平板电视,产能过剩在中国各个产业中随处可见,这拉低了企业在中国国内以及海外市场的利润水平,并进一步威胁到中国已然疲弱的经济增长势头。中国政府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而出台的举措使这一局面进一步恶化。虽然多年以来,中央政府为遏制产能过剩采取了多种举措,但这一问题仍在继续恶化。中国生产的铝和钢材在全球总产量中所占比重已接近1/2,水泥产量则约为全球总产量的60%。即便目前中国经济趋于降温,新的产能仍在快速扩张。近年来,铝的价格出乎意料地下跌,目前中国半数以上的铝厂处于亏损经营状态。即便如此,中国各地仍建造熔炼炉,而生产铝所需用到的大量能源、水以及铝土矿都是中国目前所稀缺的。中国铝供给过剩的溢出效应,也导致大量外国铝生产商被迫关门歇业。而中国企业联合会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去年中国水泥产能的利用率仅为约2/3。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