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淡定对待经济增速放缓

http://www.CRNTT.com   2013-05-21 08:46:37  


 
  第四,原有的增长结构模式和速度难以为继续。对于中国经济速度的下行,有些人开出药方要继续采取刺激政策,比如扩大投资、降低存款准备金和利率,觉得这样经济增长可以回到8%以上的轨道,这可能是错判了形势。

  一方面,继续扩张投资问题严重。2008年中国投资占当年GDP的55%,2000年只有33%,2010和2011年分别占69.32%和65.96%,2012年达到72.15%,继续扩大投资不可持续。投资扩张也导致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企业成本增加,产能严重过剩,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企业利润预期下降。不仅如此,产能过度扩张,也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健康成本提高,生活质量下降。产能过剩和过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资源承载能力下降,石油、有色、钢铁工业的对外依赖度快速上升,经济的技术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

  另一方面,消费、净出口的作用正逐渐弱化,预示经济增速必然下行。2008年以来投资占当年GDP的比重增加了17个百分点,而消费只增加了4个百分点,净出口下降了4个百分点,净出口对2008-2012年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为负。2012年比2008年,社会商品零售增长83.15%,而投资增长116.8%,贸易顺差增长负30.23%,名义经济增长65.36%。这四组数据极不协调。

  把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项数据相加作为当年GDP,结论更令我们吃惊:2008年以来,消费、净出口占GDP的比重没有提高,反而分别下降2个和4个百分点,投资却提高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消费和净出口对边际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经济增长只剩下“一驾马车”。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没有边际贡献,甚至为负,已经得到数据的印证。家用电器消费品销售量的下降是明证,而净出口贡献下降也很明显。

  当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边际增长完全依赖投资,必然会因为投资过度扩张而导致产能过剩等关联问题。当“三驾马车”都缺乏动力时,经济增速下滑和结构调整就成为必然。

  从上述因素分析来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下去,市场可能会悲观起来,其脆弱性将会在股市和其他金融资产的投资上得以体现。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影响经济的有利因素依然存在。

  首先,目前经济增速下降可能是短期因素所致。有看法认为,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是党政班子换届,短期难以做出新的投资决策。换届到位后,情况可能大变。这意味着第二季度后才能真正断定经济形势是否真的压力那么大。

  其次,保持经济高增长的潜力依然存在。2013年各省市的经济增长指标远超中央安排,只有上海、北京、浙江、广东、河北、山东、辽宁等省市的经济速度在7.5%-9%,其余省区市在10%-14%,而且,这是省级计划,地、市县往往比省级安排更高。

  此外,有可能出现第四增长极。从区域来说,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带动经济的三次飞跃,未来可能出现第四次飞跃,就是以内陆沿边开放和中西部崛起为支撑点的经济增长,这些省区的面积很大,带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巨大。

  再次,城镇化带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巨大。过去的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和居民福利水平有了全面提高,其中城镇居民更为明显,城镇人均经济规模远远超过农村。仅仅就沿海开放城市的市区与县以下的人均经济规模比较,目前也相差4倍。2010年全国人均GDP水平与沿海开放城市人均相差3倍多。假设2020年全国人均名义GDP的规模达到2007年的沿海开放城市水平,如果那时人口按照14亿计算,中国名义GDP就可以达到108万亿元,是2010年规模的2.5倍。可见,通过城镇化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极大。

  过去的30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288.39%,名义经济增长达到109.06倍,人口每增长1%,名义经济增长37.81%。分阶段看,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有所波动。1978-1988年、1988-1998年和1998-2008年,城镇人口每增长1%,经济分别增长4.7%、10.2%和5.9%(2000-2010年为6.6%),2000-2010年人口城镇化比重每提高1%,名义经济增长则达到22%,以前更高。这也表明,以城镇化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大有可为。

  可见,我们没有必要过分担心经济增长速度,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我们依然按照上述思路来保障经济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延缓结构调整,无法适应国际环境变化和要求,产业技术和国际竞争力将严重下降。而且,继续投资和扩张产能,将加快下个危机周期的提前到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