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农业经营机制变革释放改革红利 | |
http://www.CRNTT.com 2012-12-30 09:39:00 |
首先,即将启动的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的探索,主要旨在借助新型农场重塑粮食生产环节,以增加粮食产出,但若缺乏现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有效配合,单凭抱团取暖式集中耕作,很难有效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粮食生产效率。如目前种粮大户的亩产收益在500元左右,相比零散式分户运营并未显着提高。同时,在现有以中储粮等为主的粮食流通体制下,粮食生产依然属于政策驱动型而非市场驱动型,新型农场要么因自身缺乏资本,要么受制于现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准入等,很难有效参与到粮食深加工和流通环节,以增加对市场的敏感应对能力,也就难以有效避免谷贱伤农、产销不对路和增产不增收等问题。 其次,目前农地流转局限于农村内部的农户间,对工商企业设定市场准入性限定,牵制了新型农场经营向现代农场转型的空间。随着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启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将成为新的资源洼地,各类资本将逐渐涌入农业和农村市场,而外部资本一旦与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相互碰撞,很容易出现村集体强制或限制农地自由流转现象,加剧农村经济社会不稳定性。为此,是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并明确限制工商企业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扩张。 应该说,短期内仅允许农地在农村内部流转,限制工商企业扩展可有效保护农民利益。然而,从长期看,过度限制各种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只允许农地在农村内部流转,不仅使农地流转难以达到有效优化,也在不同程度扭曲和低估了农地价格,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因此,逐渐取消农地流转的市场准入,允许各种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将有助于促进农地价格的市场出清和农地的有效流转,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 毕竟,各种致力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企业和资本,是今后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科技创新等的主导力量,单凭农地在农户内部流转难以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改造。一则各种资本参与农业生产领域,将显着提高农地流转的市场优化配置效率,使农地流转至最能最大化单位产出的运营者之手,提高农地流转的边际价格;再则允许各类资本投资农业生产,将极大地推动农业的社会分工专业化和市场化进程,提高农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边际产出率,使粮食的产供销体系实行无缝对接,促进整个农业生态的重塑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文章表示,由此可见,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问题症结是,分散式农户的生产模式实际是一种刀耕火种式自给自足的供给体系,很难满足日益城镇化的经济社会对粮食的批量式发展需求;同时这种小农生产式供给体系,牵制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使其难以与日益市场化和分工社会化的非农产业进行公平竞争。因此,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度聚焦农村改革,若能在对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扶持的基础上,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引导各类资本投资农业生产,无疑将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专业化和分工市场化发展,强化城乡经济一体化步伐,为三农乃至整个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