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文化与中国的政治变革

http://www.CRNTT.com   2012-08-14 09:12:36  


 
东西方对“政治”的不同理解

  如何理解文化对民主的影响?因为民主是其中一种“政治”形式,我们可以从不同文化对“政治”这一概念的认知来理解。不难看到中西方对“政治”这一概念的截然不同的理解。在西方,最典型的是古希腊对“政治”的理解。在提出“政治”这一概念的亚里斯多德那里,“政治”指的就是“城邦事务”。“政治”意味着在那些有资格享受参与城邦事务权利的平等人之间的谈判、妥协和合作。应当指出的是,当时的奴隶并非是城邦人的一部分。

  西方社会尽管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变革,但“分权、参与和妥协”这些民主特点以不同方式延续下来。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国王”制度是处于分权状态的,国王要和其属下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往往是地方大家族)作谈判和妥协。到近代,西方实现了从传统的“国王”制度,向高度中央集权的君王制度的转型。有意思的是,尽管这一转型过程也是国家权力集中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实现则是通过分权和参与的方式来实现的。无论是国家的统一,还是对外战争,君王都需要财力。这里,商人的角色变得非常重要。“纳税人”的概念,就是始于君王向制造财富的商人的征税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商人用经济利益向君王获取政治权利。议(国)会成为商人或者商人的代理人和君王谈判及参与政治的制度机制。商人本来就具有妥协精神,商人进入“政治”领域更强化了近代民主的妥协性精神。

  也应当看到,西方民主从精英(商人)民主到现在的大众民主,有了激进的变化。总体上看,妥协精神趋向减少。精英民主意味着参与政治的人往往属于同一社会阶层(尤其是商人)。但大众民主意味着谁得到选票,谁就能参政。也就是说,参政者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参政者之间的妥协变得困难。当不能达到妥协的时候,他们往往就诉诸于民众,其实只是民众的选票。从前在西方所谓的“忠诚的反对派”,现在更多的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在极其分化的社会,情况尤其严重。民主政治演变成通过选票说话,选票行使权力。但因为社会是分化的,也是可以被分化的,政治也就演变成分化的力量,而非达成妥协和共识的地方。在选票主导下,钱的份量越来越重,经济控制政治,“一人一票”演变成“一元一票”,经济力量很容易转化成为政治权力。

  亚洲并不存在类似于古希腊那种谈判、参与和妥协的民主文化。当“政治”来到亚洲之后,人们不知道如何行为。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实现民主的国家,但日本人绝妙地把自己的文化,和从西方引入的民主形式结合在一起。日本保留了天皇制度,成为国家的象征。在天皇制度下实行多党政治,无论什么党,都要效忠于天皇。日本在很长历史时期里能够实行一党独大的制度,和天皇制度分不开。这种制度设计,加上日本民族的单一性,保证了日本民主的运作。日本尽管存在着选举,但西方式的政治上的妥协精神很少见。自民党长期执政,是一种内部的权力分配。现在民主党从自民党那里分离出来,执政党和反对党之间的妥协尽管不那么强大,但毕竟在发展。因此有人说,日本民主党是亚洲第一个欧洲意义上的“忠诚的反对派”。台湾、 韩国和其它所有亚洲民主,除了选举,各党派都缺少政治妥协精神。各政党直接诉诸于民众,民主变成选举政治,而非西方意义上的民主政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