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人抢了美国人的饭碗?

http://www.CRNTT.com   2012-02-01 09:36:26  


 
  日本电子商务杂志《CNETJAPAN》说,给苹果代工的富士康集团属于台湾系企业,而台湾的企业文化中一直存在“过苛”的部分,对工人管束极为严格。日本电视台则认为,富士康也有苦衷,因为苹果对于其产品成本的控制是非常出名的,连一颗螺丝钉、一根电线的成本都不放松的苹果公司被称为“降低成本的天才”,这一点令微软、惠普等企业自叹不如。英国《每日电讯报》说,在中国只有包括富士康在内的3家公司能胜任苹果大规模生产的要求,他们的利润被苹果削减得越来越薄,苹果很难找到快捷方式解决中国供货商工作条件问题。

  《环球时报》记者29日打电话到富士康位于深圳的工厂,对方以“30日才上班”为由未就美国媒体指责做出回应。法国《世界报》说,富士康的争议已存在多年,苹果对此心知肚明,看上去阳光时尚的苹果实质上和其他同行没有区别,都是不择手段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伪君子。加拿大通讯社说,比起约束供货商,苹果更注重制造环节的最低成本、最高速度和灵活性,这是因为消费者更关心新款iPhone何时推出,售价几何,而不是产品是由什么人,在什么环境下生产的。

  俄罗斯“新大陆(10.88,-0.05,-0.46%)”网站注意到,本月21日,《纽约时报》还刊登了一篇题为“美国是如何失去围绕iPhone的就业机会的”的文章,作者同样包括查尔斯.达希格。文章开篇提到这样一个场景:去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硅谷设宴,款待众多美国科技大佬,每名客人都需要准备一个问题,供奥巴马解答,但轮到乔布斯发言时,奥巴马打断了他,并反问他,苹果去年售出7000万部iPhone、3000万台iPad以及5900万台其他产品,绝大部分都在海外生产,“为什么这些工作不能回家来完成呢?”乔布斯回答得相当明确,他说,“这些工作机会是回不来的”。

  在文章中,《纽约时报》举例解释了乔布斯决心把工厂放到中国的原因,比如2007年iPhone上市前1个月,乔布斯在一次高管会议上因原型机的塑料屏幕会被轻易划伤大发脾气,会后,一名高管立即订机票飞往深圳,因为要在短时间内得到一款完美产品,“除了中国,别无他处”。文章说,2004年作出大规模向海外转移制造决定的正是现任CEO库克。美国本土已没有能满足苹果需求的足够技工和工程师。苹果的决定说明,“利润和效率压倒慷慨和慈善”。

  “苹果的中国问题在于其在华工厂导致了死亡,一方面是中国工人的死亡,另一方面是就业机会在美国的死亡”。这段文字27日出现在美国CNET网站上。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29日对《环球时报》说,从美国媒体反应来看,《纽约时报》刊文批评苹果的真正原因或许是不满该公司将大量就业岗位输出到中国。奥巴马几天前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提到,美国很多公司把就业岗位转移到国外,这种情况需要改变,《纽约时报》的文章很像是对奥巴马政策的配合。

有媒体建议美国反思

  美国知名评论家克鲁格曼27日在《纽约时报》发表的文章则让人怀疑此事背后还有美国党派之争的背景。在文章中,克鲁格曼将矛头对准现任印第安纳州州长、共和党人丹尼尔斯,后者曾称赞乔布斯是“就业英雄”,“他创造的就业机会比总统所有经济刺激计划创造的都多”。克鲁格曼嘲笑丹尼尔斯显然在幽默事业上没前途,因为事实证明苹果雇的大多数人都不在美国。瑞士国家电视台预测,此次“苹果风波”会成为美国大选中的插曲。

  “到了吹响暂停哨的时候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用这句话呼吁美国媒体“停止对苹果动粗”。文章说,苹果不是唯一一家供应链上生产环境恶劣的电子产品公司。戴尔、惠普等公司都被发现其生产车间内的工作环境恶劣。但《纽约时报》对此只是一笔带过,因此库克有理由对媒体单独批评苹果感到不忿。事实上,苹果与富士康的合作反映出的不仅是科技企业的问题,如果你用任何一家美国大公司的名字替换报道中的苹果,会发现都很适合。美国该反思自己的问题,就拿美国政府来说,它印的美元比这个星球上任何伪钞制造者印得都多,如果突然把所有制造业搬回美国,通胀率一定会把房顶冲破。(本报驻外记者 纪双城 陶短房 青木 李珍 记者 徐盼 刘洋 柳玉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