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读书人不去书店,又去哪里呢

http://www.CRNTT.com   2011-12-11 10:31:10  


 
  我要去书店体现了我的标准

  感到无所事事、感到无聊实在不是一个好东西。“无聊”让人感到缺少意义,不知所措。我所喜欢的一套电视片《文明的轨迹》(1966年英国制作),用胶片拍下西方两千年艺术发展的历史,主持人克拉克在“二战”期间担任英国国家图书馆馆长,炮声隆隆中在伦敦主持音乐会。这位克拉克先生在片子开头就“文明”与“不文明”做了区分。他认为文明的大敌除了恐惧(fear),还有一个对象就是“无聊”(bore-dom)。“无聊”使得人丧失了对于任何事情的兴趣,丧失了对于生活的动力、信心和远景,不去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他举了一位诗人所写的,一个城邦的人们终日无所事事,因为传说蛮族要来入侵了,他们在等待一个结局。他们把自己的生活意义都放在这件事情上。结果蛮族来到家门口又走人,等待的居民感到十分失望。他们没有看到血呼拉碴的东西,没有看到自己的生活就此改变,因此还要照旧下忍耐下去。在等待的时间里,他们什么也不去考虑,不从事规划建设,他们的日子整个浪费了。

  恐惧在前,无聊在后。恐惧的力量来自外部,它所扮演的角色是令人屈服。与战争的情况不同在于,人们平时所感到的恐惧并不是天衣无缝的。在令人恐惧这只大手的指缝里,漏下了一些可以“指望”的东西,那就是沿着这只大手所指向、所允许的方向,去往那只属于自己的小小蛋糕,分食大蛋糕被切完之后留下的残屑。如果你的鼻子还想嗅嗅别的事情,去关心一些敏感的问题,罚单随之很快到来。

  无聊与恐惧不同在于,无聊的力量来自人自己内部。无聊是人们感到自己的生活没有意义,是自己不想去做任何事情,感到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的,感到没有一条道路能够走得出去,陷入一种万事皆休的精神状态。当然,无聊中有许多“无能为力”的成分,但“无能为力”不等于接受现状,仍然有尖锐的东西在触动着这个人。而“无聊”则把这种处境“常态化”了,把它“哲学化”了。就像那个等待入侵的城邦中的人们,与其说他们正在面临一场真正的入侵,毋宁说他们需要一个借口,让自己无所事事,陷入彻底虚无化。他们甚至将这种虚无当作一面旗子祭了起来,觉得那就是自己的最为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自己再好不过的状态。

  当年哈维尔指出那个蔬菜水果商的真实想法是要在这个地方做生意,但是却把这件事情说成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他用这个无可指责的口号,来掩盖自己患了关节炎的自尊心。他不能说出自己真正害怕什么,必须将这种恐惧隐藏起来。他的人类尊严感还没有完全丧失。这与今天的中国不同。在一种虚无主义的无聊和无所事事当中,人们接受了自己是恐惧的这个事实,他们不需要向自己或他人隐瞒。在这个意义上,无聊是对于恐惧的自我确认,是甘心接受自己被奴役、被抛弃的处境。接受恐惧是接受他人对于自己的降低和羞辱,接受无聊则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自我矮化,尤其是自我毒化。

  需要将事情往前推动。哪怕一点点也好。如果不能推动外部世界,那么推动一下自己的内部世界又如何?如果不能如所期盼地改善所处外部环境,那么改善一下自己所处的内部精神环境又如何?假如不能调整或提升这个世界,那么稍微调整或提升一下自己如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