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何以能迅速崛起

http://www.CRNTT.com   2011-09-04 09:30:25  


 
  他们中有些人浑没意识到累卵之危,只沉醉于争官爵、争财富、争女人,浑不管那一国二千七百多个的王爵、随便一个百把人队伍里都能找出好几个的侯爵、丞相,已贬值到怎样的地步;有些人已感到芒刺在背,知道祸在顷刻,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以挽救这个国家,以及自己的未来,只是随波逐流,活一日算一日;还有些人,像陈玉成、李世贤,他们善战、也始终不渝在奋战,却同样找不到方向,最终在挣扎中被吞噬;在他们之中,也有一些头脑清醒、能力过人的佼佼者,如石达开、李秀成,知道必须改革,也提出过这样那样的改革方案,但终究难以左右大局,扳正太平天国这辆车的航向或者干脆说,他们也只知道“方向不对”,却不知道怎样才是对的。

  在他们当中,还有像洪仁玕这样的人,一方面,他们“于夷情最为谙熟”,可以连篇累牍地提出民主、法制、革新、新闻自由、通商自由、“与列国争雄”等一系列熠熠放光、符合新时代一切要素的新思想,另一方面,他们却抱着陈腐之极的家天下观念,搞出比旧时代还要旧一些的家族迷信、裙带主义、避讳禁忌,将朝臣、大将们的权力分割、剪裁,或转交给洪家兄弟子侄,哪怕这些“自己人”年老昏聩、庸碌无能,或干脆还是个没断奶的幼儿。可以说,他们自身便仿佛一个小小的十字路标,半边指向新,半边指向旧,却不知该以哪个指向为正途。

  即便到了这时,也仍然有人抱着远大的理想,试图在这个攸关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用自己的见识、才能,改造这片“新天地”。他们中的佼佼者如容闳,不但从异国他乡兴冲冲赶来,还特意在考察一番后,提出系统的变法改革意见;当然还有像王韬这样的奇才,抱着成就一番大业的理想,不顾风险,改头换面隐姓埋名地给李秀成上书。

  然而他们很快就失望了:即便像洪仁玕这种懂点洋文、和传教士共同生活了多年的人,也不过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于容闳饱含热情和智慧奉上的改革方略,太平天国的回报,却是一方木头刻成的官印;至于王韬,他的书信被漫不经心的太平军将领遗失在战场上,李秀成根本没收到,反倒让清廷兴师动众,连累王韬受了不少惊吓,这固然是个误会,但即便李秀成看到,又能如何?

  至于洋人,哪怕最执着的宗教狂热分子,如今也对“天国”冷却了热情既然连洪秀全的老师、美国神甫罗孝全都说洪秀全是疯子,太平天国是邪恶的化身,对之彻底不抱希望。那些政客、军人、掮客、冒险家,则早已迫不及待地将赌注下到更有前途的盘口,或干脆跃跃欲试,打算自己来坐庄了。

  洪秀全死了,他的“天国”只比他多活了几十天,直到最后一刻,他仍然坚信一半舶来、一半附会,并掺杂着无数曲解和私心的“天父天兄”,会带来“多过于水”的“天兵天将”,挽救这个除了那些多半和自己一样姓洪、顶着各种钦定神圣头衔的皇亲国戚外,已无人留恋的“小天堂”。他的不少部下仍在绝望中继续战斗,有些零散人马直到他尸骨成灰后八年还在苦苦支撑,但这些人早已对“天国”不抱什么希望,更丧失了前进的方向,之所以还在战斗,不过因为不战斗就会立即死亡罢了。

  太平天国并未能为中国在十字路口找到前进的方向,事实上,整个19世纪后半叶,无数先进或不先进的中国人,都在努力地试图走出这个十字路口,他们用或中或西、或土或洋的方法、工具,绘制出一张张路线图,言之凿凿地标定了一个又一个据说通往“理想国”的路标。

  历史是无法回头的,但历史经常会重演,中国也好,中国人也罢,都将不断碰上新的十字路口。因此,抚今追昔,扫视一下一百多年前,面对“古今中外”这个大十字路口,当时一些典型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徘徊、决断,是有着非常现实、非常深刻意义的。

  作者:陶短房 来源:环球网 2011年08月11日16:11 原题: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何以能迅速崛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