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从汶川救灾看建立两岸防灾救灾合作机制

http://www.CRNTT.com   2011-05-12 08:24:18  


 
  同样,台湾同胞遭遇灾害,大陆居民也是踊跃捐输。“九二一”地震如此,“八八水灾”也是如此。大陆海协还支援简易住房并派出技术人员前往指导搭建。其中还有一幕令人感动的场面,就是大陆一个小学生,将自己一分一角积蓄起来的几十元钱,寄到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当吴伯雄主席满怀感情地展示这位小学生的来信时,人们都饱含热泪。实际上,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其所包含的深厚感情。这几十块钱,难以掂量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情感。

  当然,体现两岸血浓于水,只是在遭遇灾害时互相扶持捐输,还是不足够的,还应提升到两岸携手合作防灾救灾的层次。吴伯雄在到映秀镇考察时便指出,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及幅射外泄的复合式灾害后,全世界都非常关心两岸防灾救灾的问题。两岸只有一水之隔,共同做好防灾救灾工作,已成为两岸合作的第一要务。

  其实,关于两岸共同防灾救灾的问题,早在去年七月间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就已被纳入大会议题,并成为该次“论坛”所达成的二十二条“共同建议”中第十二条“鼓励两岸积极开展应对极端气候的防灾、救灾合作”。为此,“共同建议”建议,鼓励两岸积极开展应对极端气候的防灾、救灾合作。推动建立气象监测数据、遥感数据的交流平台;开展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的交流合作;通报灾害预警警报,建立定期交流与灾害联防机制;鼓励开展两岸灾害应变及专业救灾人员交流;联合举行应对重大环境威胁的演练;建立重大自然灾害相互救援时的联系协调机制,简化手续,便利两岸专业人员及物资尽速投入救灾。

  因此,两岸共同防灾救灾议题,不但应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继续深入研讨,并适宜尽早将其中一届“两岸论坛”的议题集中为两岸共同防灾救灾。在此基础上,可将两岸共同防灾救灾的议题,列为“陈江会”的重要会谈问题。

  两岸建立共同防灾、救灾、救难机制,可分为“情预报预警机制”、“灾害救援行动机制”、“灾后恢复与重建机制”等三大机制,加强信息的实时共用,组建能够跨越海峡两岸的高素质救援队伍,随时投入救援活动;积极配合,相互提供经验,提供必要的物质协助,可尝试建立起常态救援物资储备,搭建救援物资的有效运作平台。

  两岸建立共同防灾与救援机制,对两岸关系而言,具有历史性意义。尤其两岸属同文同种,救援的过程中没有语言障碍和沟通困扰,更有助于提高救灾效率。更重要的是,两岸若能建立共同的防灾与救灾机制,势必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与稳定发展,进而增进两岸民众的情感和相互认同。于今,两岸既已签署“ECFA”,也达成多项合作与交流共识。因此,建立对两岸关系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两岸建立共同防灾、救灾机制,就时机已经成熟。建立两岸防灾、救灾、救难机制有利于两岸人民福祉,有利于两岸的和平发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