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的高教改革与“文凭病”

http://www.CRNTT.com   2011-04-19 14:22:59  


 
GDP主义扭曲高教改革

  教育部门的GDP主义更是有效地扭曲了高教改革的目标。GDP主义先在经济领域盛行,很快就传播到教育部门。在经济领域,衡量党政官员政绩的指标是地方GDP的增长。延伸到教育领域,大学的规模和级别,毕业生的数量,教员所发表的论文数量、所申请到的各种基金、所指导的学生数量等等,都成为衡量一个大学好坏的“科学”指标。因为所有这些都直接地或间接地和金钱有关,GDP主义就为大学的每一角色予巨大的动力和动机来追求数量。学生质量及其和社会经济的相关性则在这个过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中国社会也能够容忍这种情况。在文凭传统的影响下,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似乎文凭代表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和实际作为。教育部门很有效地利用了这种社会心理。党政官员领域的文凭风更是对此推波助澜。“知识化”是中国干部“四化”的重要内容(其它“三化”为“革命化”、“年轻化”和“专业化”)。不过,干部管理系统把此简单理解为“文凭化”。本科文凭已经大大不够了,好像一个干部没有一个硕士文凭或者博士就不可以成为好干部。于是,干部中间的文凭风盛行起来,导致了无数的假文凭的出现。

  教育所能扮演的角色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但应当搞清楚的是,人们应当接受相关和正当的教育。对高教系统来说,教育必须要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脱节的情况下,很难培养有用的人才。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因为脱节,教育已经严重阻碍着中国工业的产业升级。中国尽管早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但大量的产业工人数十年不变,都是农民工而非先进国家的技术工人。尽管中国一直强调技术引进,自己也有很多技术创新,但不能转化成为生产力,因为工人技术水平很差。同样一种技术由中国工人生产和德国、日本工人生产,附加值相差很多倍。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尽管有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但中产阶级规模得不到成长。原因很简单。技术类型的产业工人是中产阶级,而农民工不是。

  在另一端,也是因为高教和社会经济发展脱节,高教教员生产出大量但处于知识链条底端的知识(论文),正如农民工大规模生产着低附加值的工业产品,教授、学者数量急剧增加,他们的产量也在增加。但是,高教系统所重视的只是一个数量,而非质量。搞“科研”就像搞群众运动,科研资源极其分散,不能有效集中,也不能有效吸引人才。在这个过程中,表面上的人才培养演变成为实际层面的人才的“低质量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