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翁同龢后代翁万戈:六世家藏传奇

http://www.CRNTT.com   2010-12-11 09:50:06  


翁同龢画扇
 
  20世纪50年代,翁万戈拜访燕京大学洪业教授,洪业知道他藏有这件吴彬杰作。1967年,洪业赠送翁万戈一册自己的著作《勺园图录考》,从这本书中,翁万戈初次见到存世的另一幅《勺园图》,即米万钟绘《勺园修禊图》的黑白照片,该画“旧藏天津陈氏,近归燕京大学”。

  仔细对比后,翁万戈认为,米万钟忠实依照吴彬原画临摹了一遍,根据有两条。吴彬卷首自题:“乙卯岁上巳日(1615年3月31日)写。”米万钟卷后自题:“丁巳三月(1617年四、五月)写。”二者相隔两年多,米氏图中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屋一桥都不离吴彬原作。

  翁万戈说:“捐赠的念头是我在1967年看到《勺园图录考》时引起,等到1979年我与老伴程宝华回到新中国才明晰。80年代,我们专程到北大图书馆拜访米万钟临本,走遍校园每一角落,追寻勺园遗迹。后来,北大侯仁之教授访美,光临寒舍莱溪居,纵谈勺园故事,增强了我愿吴彬《勺园图》回家的信念。”

  2008年12月,《勺园祓禊图》出现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厅,同时展出50件翁氏家藏书画珍品。开幕式上,当年肩负家族守藏重任的年轻人,已满头华发,九旬老人一度哽咽。“那次我身体很好,记得我来了之后,一下子上来十几位记者,我一个人舌战群儒,竟然应付了两个钟头!”

  翁氏家藏始于翁同龢父亲翁心存,经翁同龢逐步积累,遂成大观。

  “高祖非常得意的一件收获,是清王翚《长江万里图》长卷,日记所载颇详,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875年5月1日)在厂肆见到,因索价千金未得;后贾人送来,越看越美,折回博古斋讲价,除三百,不卖。一共4天,留在他手中欣赏,可是在取走的时候,店家说非四百不可。四月二十三日(5月27日)日记写:重见长江图……目前一乐也!他把预备买房子乔迁的钱换了王翚名作!”翁同龢在此卷木匣盖上题诗一首:长江之图疑有神,翁子得之忘其贫。典屋买画今几人,约不出门客莫嗔。

翁氏藏书的回归:远渡美国又回归上海

  “常熟老家有藏书室‘知止斋’。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我4岁入私塾,头一本书学《诗经》。”翁万戈12岁时,已具备扎实的国学根底,家人才送他入中学,接受现代教育。

  “富贵不足保,惟诗书忠厚之泽可及于无穷”是翁家祖训。“家里对子弟要求严格,我们很少打闹,大多数时候在看书。我小时候最怕祖父,祖父非常严峻。有一次大家吃饭,刚一上菜,有田鸡,他大发雷霆,把厨子叫来当场辞退。他信佛,田鸡不能杀,把我吓得半死,到现在还记得。”

  “翁同龢无子女,家藏均传二哥同爵过继给他的儿子曾翰。之后的传承中,又有两人因没有子嗣,从翁同龢大哥同书那一支过继。翁同书、翁同龢这两支啊,并成了一支。”翁万戈过继时不足半岁,常熟彩衣堂、墓地、丙舍及一切文物归他名下,由强氏母亲及本生父母协助保管,一直到30年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