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日本“中国通”的微妙处境

http://www.CRNTT.com   2010-11-08 09:17:43  


 2001~2002年,日中关系出现一些问题。当时,我作为议员秘书发现,在民主党甚至在自民党中,都缺乏与中国交流的可靠渠道,双方信息沟通不畅。这样很难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民主党中有很多人都是美国留学归来的,但在中国生活过的人很少。”

  不过,无论是技术官僚还是政治家,这些中国通只“知华”并非“亲华”,真正亲华的日本人很少见。他们当中也不乏对中国的各种批评,甚至偏见。

  另外,由于与中国接触较多,日本的“中国通”常被日本保守势力和右翼攻击,被扣上“亲中”帽子。因此,有些“中国通”为避嫌反而会在决策过程中故意倾向保守。

  其三,公共舆论类,多指媒体和学界的各类中国问题专家。这些人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日本社会舆论的对华风向。

  最后,工商企业类,多指与中国有紧密商业联系,甚至有长期在华经历的财经高层。日本现任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即属此类。他们是目前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接近的主力,也是对中国涉日政策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的观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界决策。

  “中国通”对华判断存误区

  撞船事件后,《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曾采访多位日本“知华派”人士,并一直提出相同疑问:中日关系全面回暖时,一起乍看并不复杂的事件何以最终严重恶化双边关系?记者通过采访获悉,某些“知华派”虽然在个人履历上接触中国较多,却限于意识形态等原因,对于中国存在较重的偏见或认识缺陷,而他们又往往能够影响日本对华决策。

  例如,2005年中国出现大规模针对日本的抗议活动后,日本部分“知华派”认为,只要中国出现大规模民众聚集,就很可能会将矛头指向政府,因此中国政府出于对国内稳定的担心,会尽力避免与日本的各类争端升级,这将限制中国政府的对日政策选择,也将成为中国政府的“软肋”。这种观点在日本很流行。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与日本媒体对中国国内矛盾的长期夸大渲染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受制于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局限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