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冲(资料图) |
中评社北京10月21日讯/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于十月十八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六岁。彭冲逝世后,内地媒体刊发了若干纪念文章,大多是集中于他在“文革”中如何与“四人帮”进行顽强斗争,因而在“四人帮”倒台后,中共中央派遣他与苏振华、倪志福率领中央工作组进驻上海,接收党政大权,稳定局势,恢复生产,揭批“四人帮”及其在上海的余党,并粉碎其武装叛乱的阴谋,支撑一方大局的事迹。
这确是彭冲一生中的精彩一笔,丝毫不逊于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新四军和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中南征北战的辉煌历史。当然,彭冲在中共建政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中,也有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迹。其中,尤以他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任内,向中央写报告郑重提出,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召开会议的会场正面悬挂的应是国家的象征--国徽,而不应是领袖画像。彭冲的建议,中央很快就接受了。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在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的会场上,不再是悬挂毛泽东的画像,而是正式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全国政协会议的会场也是如此,不再悬挂毛泽东的画像,而是人民政协的会徽。
其实,在彭冲的辉煌人生中,还与台湾问题密切相关。据《许家屯香港回忆录》忆述,在一九五零年,中央决定由“三野”承担武力解放台湾的任务。为配合“三野”大军渡海攻台,中央又决定派遣彭冲出任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潜入台湾以作内应。后因朝鲜战争爆发,而打乱了这个计划,彭冲潜台的计划中止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