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直观台湾拆迁事件

http://www.CRNTT.com   2010-09-13 10:41:18  


 
  2009年12月,由于征地期限将至,苗栗县政府跟少数“钉子户”之间的冲突加剧。被征地的农户开始找律师、找公民团体为他们说话,到县政府请愿。但这个时候,整个事件并未引起媒体乃至网络上的重视。

  2010年的6月9日是个转折点。此前一日,苗栗县政府派人封锁这个地区,贴出告示,宣称征收已经结束,要来整地。这天的凌晨3点,20多台推土机和200多名警察突然闯入,将几十公顷将要成熟的稻子挖掉。当地农民没有抵抗,但是拍了一些视频。事后,台湾知名的公民记者—网名“大暴龙”的人得知这一消息,前去拍摄,也拿到了此前农民拍的视频,经过编辑,制成视频,传到网上,引起网友的关注,几千个网络博客的博主一起行动,把事件传播开来。虽然,媒体仍然没有跟进,但网络上的讨论已经热烈地展开,若干公民团体和专业人士、知识分子都开始介入。其间,虽然苗栗县政府还是搞了两次“整地”,但在民众的抗议下,行动有所收敛。民众的抗议高潮,是7月17日3000多人一整天在台湾“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上“种稻子”。

  但是,大埔事件成为媒体议论的话题,却是在进入8月之后。

  8月3日,一位被征地的72岁的朱姓老太太,在家里喝除草剂自杀。老人的死,使得事件陡然升级,不仅成为媒体议题,而且成为台湾蓝绿争斗的焦点之一。各地有相关困扰的农民,纷纷组织自救会,各地自救会开始联合。各个关心农村和农民的公民团体则高调介入,甚至组织了精神病医生到大埔做心理咨询。有关的讨论开始深入,此前各地科学园区的问题开始被揭露,诸如环保问题、征地问题、房地产问题都被触及。郭台铭方面的新奇美表示,他们并不需要在苗栗建厂,当初的协议仅仅是个意向,现在建厂用地已经解决。

  7月17日,凯达格兰大道游行示威之后,苗栗县县长对事件造成的纷扰,表示了道歉。但是,政府方面真正的软化,还是在朱姓老太太死后,由台湾“行政院”出面,“行政院”和苗栗县政府与农民自救会之间的三方协商,在协商过程中,“拆迁”行动实际上已经停止。最近的消息是,政府方面的妥协方案是,征收农民的房屋可以保留,农地可以置换。自救会的代表表示,要跟相关农户再做商议,然后再做决定。可以预料的是,无论结果怎样,都不会再有推土机加警察的强制了。

  客观地说,苗栗县政府虽然有点“动机不纯”,征收过程也有些程序上的瑕疵,但整个过程却并不违法,该走的程序都走了。而且所谓的拆迁过程,跟大陆某些地区比起来,手段也相当柔弱。唯一的强制,就是6月9日的强挖农田,对农户的住房,他们还不敢用强制手段。即使这样,因强挖农田和老太太自尽所引发的一波又一波的民间抗议,也使得政府不得不退却。跟大陆的拆迁一样,其实核心的问题是不合时宜的土地拆迁条例,这样一个条例,赋予了政府太多的强制权力,而对农民的土地产权过于不尊重。

  然而,因大埔事件引发的民间抗议,并没有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修改土地征收条例上去。究其缘由,虽然这个条例过于蛮横,但发展的硬道理在台湾有广泛的支持,现在台湾的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8%,农业GDP只占1%,土地征收条例,不像大陆那样针对所有人,在台湾只针对农民,都市则另有都市更新条例,因此,占绝大多数人口的都市人,对于废止或者修改土地征收条例不热心。

  台湾的朋友告诉我,在经济不发达的苗栗,苗栗县政府的做法,实际上得到了本地90%以上居民的认同,在他们看来,科学园区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发展。声援大埔农民的,多数都是从台北去的。有这样大的民意支持,苗栗县政府当然不会按很多公民团体的意思,撤销整个原本就不合理的科学园区的规划。事件的最终解决,看来只能是一个各让一步的妥协方案。

  所以,在发展主义的旗帜下,不管何地,拆迁都是有可能出现的……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