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亚洲能否再平衡 中国决定成败

http://www.CRNTT.com   2010-09-13 10:22:47  


 
  现在,全球经济为在已经危险的不平衡上增加赌注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后危机的余震很可能让主要经济体的需求增长在未来几年徘徊不前。日本数十年的低迷有可能会发生在其他的国家。由于充沛的资产和债务泡沫,发达国家有可能重蹈日本的覆辙。对美国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它有过度消费的文化传统,过度负债、低储蓄、就业不足,当然也包括依赖泡沫的美国家庭现在正面临着未来多年的节约开支。负债累累的欧洲开始探索财政整顿计划,而这会阻碍经济的数年增长。

  亚洲在过去的10年里改变非常大。这有助于在两次危机(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完成过渡。在这段时间中,亚洲已经积极行动,避免自己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从上世纪末的不足1万亿美元提升到2008年5万亿美元。从策略上说,这一战略是明智之举。它提供给亚洲一个新的缓冲融资工具,本质上说,随手可以获得自我保险的资金,这样可能成功地为始料不及的全球冲击提供缓冲。

  但是发展中的亚洲做得并不够。它没有摆脱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而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对其经济发展不利,这是其长久以来的经济发展特征,这一模式加剧了对外在需求的依赖——增加了该地区出口份额占GDP的比重,从上世纪末的35%增长到10年后的45%。这让这些地区在后危机时期处于不利境地——比以往更依赖外在需求。不幸的是,正当出口导向型亚洲的增长引擎亟须外部支持时,备受金融危机打击的发达经济体恰好无法提供外部需求的支持。

  亚洲需要提防新的令人不安的自满。我们不应该假设大危机之后和危机中的恢复已经成功解开了经济增长的束缚。后危机的余震(首先是美国,现在是欧洲)是一个警钟,严重依赖外需的亚洲应该认真对待这一问题。我们不能沉溺于今天的恢复——这种反弹更多的是由于暂时的政策刺激而不是内在的活力,这种反弹多半是由于储蓄的作用而不是创新带来的。这样的挑战在中国体现得最为明显。

  作为东方的主要经济体,亚洲是否能走上再平衡道路,中国将起到决定成败的作用。中国私人消费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向消费导向型经济的转变将使中国受益良多。但是,如果中国未能向消费导向型经济转变,它将会因发达国家危机过后的外需疲软而深受影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